題烏江亭
作者: 黃樂琴
【原文】: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原文作者】:杜牧
【鑒賞】:
唐開成四年(840),杜牧在回京城長安的路上經過和州(今安徽和縣),在和州附近憑吊古跡。這里有烏江亭,傳說是項羽自殺的地方。秦朝滅亡后,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國邦為漢王。不久,他倆為爭奪統治權發生戰爭。項羽在軍事上處于優勢,但他非常驕傲專橫,聽不進忠言,漸漸地失去人心,最后在垓下(今安徽靈壁)受到漢軍重重包圍。項羽在四面楚歌、孤立無援的情況下突圍到烏江,在烏江舉劍自刎。人們歷來把項羽失敗自殺的舉動看作是一種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杜牧在這首詩中卻有不同的見解。他針對項羽兵敗身亡的史實,諷喻這位曾經叱咤風云的英雄缺乏百折不撓、卷土重來的氣度。
第一句意思是說戰爭的勝敗本來是兵家常事,是很難預料的。不期:不能預料。
第二句意思是說能夠忍辱負重才是真正的男子漢。
第三句講江東地區有不少人才。江東:指長江南岸蘇州一帶地區。
第四句講項羽如能渡江過去,重整旗鼓的話,那么勝敗就難以馬上定局了。詩人在惋惜、批評的同時也表明了敗而不餒的道理。
上一篇:《靜夜思》少兒唐詩鑒賞
下一篇:《題情盡橋》少兒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