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作者: 徐楓
【原文】:
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原文作者】:岑參
【鑒賞】:
這是岑參在重陽節登高時懷念故鄉所作的。在唐代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時,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第二年都城長安也被叛軍攻陷了。至德二年(757),岑參隨軍隊行軍到鳳翔,正好遇上了重陽節,在登高的時候,他想到兩年來國家的戰亂,遠離故鄉長安的悲憤,心里很有感觸,就寫下了這首詩。
第一句的意思是說:自己在重陽佳節的時候,是帶著很勉強的心情去登高的。本來在重陽時登高望遠,飲酒賞菊,是一件很高興的事,但由于國家正發生戰亂,老百姓正遭受苦難,自己又怎能有這種雅興呢?所以自己重陽登高,只不過是聊以破悶,一抒胸中的憂思罷了,實在是不得已啊!從“強欲”兩個字中,我們可以想見岑參登高時的心情了。
第二句的意思是從東晉時大詩人陶淵明的典故中化出來的。據說有一次陶淵明在重陽節賞菊,因為沒有酒喝,就一個人悶悶地在屋邊的菊花叢中坐了好久。直到王弘送了酒來,他才大醉而回。這里,詩人想到了自己,是說自己雖然也勉強想按照傳統的風俗在登高時喝點兒酒助興,但戰火紛飛,又是在行軍路上,是沒有像王弘那樣的人來送酒助興的。這就從重陽登高、沒有酒喝的一般性遺憾中,加進了感時憂國的悲傷情感了。
第三句直接抒發詩人對故鄉的思念感情。詩人站在山頂,看到了漫山遍野開著的一叢叢菊花,不由想到了在被亂兵侵占的故鄉長安,那里的菊花也一定依舊在開放著吧?“遙”字,表明詩人遠離家鄉,只有借重九登高的機會,遙望長安了。“憐”字,寫出了詩人愛花、惜花的意思,“故園菊”,點出了題目中的“九日”,又點出了“長安故園”,很切時切題。
第四句用想像的話語,寫出了故鄉菊花的處境。既體現了戰亂的特殊環境也表示了自己對收復故土的渴望和自信。那淡雅幽香的花兒,并沒有攀著籬笆、依著名苑而開放卻偏偏在兵戈滿地、刀光劍影中,熱熱烈烈地怒放了。這不僅寫出了時代的特點,也使菊花有了勁健的氣骨,透出了戰斗的英姿,好像它就是立馬橫刀、平定長安的“戰士”化身了。這一句,用的雖然是敘述的語言,很樸實,很平易,但卻使整首詩在結尾處變得高昂和振作起來,使平平常常的登高賞菊詩,發出了動人心弦的最強音。
上一篇:《蟬》少兒唐詩鑒賞
下一篇:《行宮》少兒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