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州歌
作者: 王國娟
【原文】:
營州少年厭原野,狐裘蒙茸獵城下。
虜酒千鐘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
【原文作者】:高適
【鑒賞】:
唐代營州,在今天遼寧省朝陽縣一帶,當時是契丹族(又稱胡人)和漢族雜居的地區。這首詩寫出了東北邊塞特有的風光和少數民族崇尚勇武的精神。
詩的第一句的意思是說:營州的少年把草原當作自己可愛的家?!皡捲啊保瑓?,通“饜”,即滿足、習慣之意。說營州少年習慣于草原生活。
詩的第二句寫營州少年的穿著服飾和他們的日常生活:他們常穿著毛茸茸的狐皮袍子在城下打獵?!昂谩笔怯煤偟钠っ瞥傻呐鄯弧懊扇住?,形容狐裘的毛很柔軟、蓬松。
詩的第三句寫這里的人自幼就養成了愛喝酒、喜豪飲的習慣,說這里的美酒喝上它千杯、萬杯也不會醉倒?!疤斁啤保干贁得褡宓貐^生產的一種淡酒,能飲“千鐘不醉”,顯示出營州人豪放不羈的性格。
詩的第四句說:胡人的孩子才十歲,就一個個都會騎馬了?!昂鷥骸?,是對這里少數民族兒童的親昵稱呼。胡人以游牧為主業,馬背上的生活對他們來說是家常便飯。他們從小起就練習騎馬,馳騁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上。這種生活養成了他們驃悍勇敢的性格特征。
這首營州歌一共四句,每一句都抓住了少數民族生活方式、地方風尚和人的性格上的特點,抓住了典型的生活畫面,準確而又生動地描繪出一幅塞北風情畫,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并且透露出各民族和睦、友好相處的氣氛。
唐代邊塞詩一般都是寫征戰殺伐和描寫邊境的荒涼,而這首詩卻能以熱情的筆觸贊揚各族人民的生活,這在邊塞詩中是十分難得的。
上一篇:《菊花》少兒唐詩鑒賞
下一篇:《蔡中郎墳》少兒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