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
作者: 徐楓
【原文】: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原文作者】:杜甫
【鑒賞】:
這是月夜思家的詩。公元756年6月,安史之亂后,長安被叛軍攻占了,杜甫帶著全家人逃難到鄜州(今陜西省富縣)。七月,唐肅宗在靈武即位,消息傳來,杜甫急忙趕去,想為平息叛亂出力,卻被叛軍捉住,帶到長安。在長安的日子里,杜甫孤身一人,心里好苦悶,好凄涼,在一個月光如水的晚上,他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詩。
一、二兩句的意思是說:今天晚上,鄜州的月亮多么皎潔明亮,可是閨房中的妻子,卻只能獨自對著這月亮默默地觀望了。
三、四兩句的意思是說:遠在長安,自己好想念那些天真可愛的小兒女們啊!可是,孩子們都那么幼小,他們恐怕還不懂得想念羈留在長安的爸爸呢!“解”,懂得。
五、六句,是想像妻子望月思人、夜深不睡的情景。夜深了,含香的霧氣早把她那蓬松的秀發(fā)沾濕,溶溶月光照著她那潔白如玉的手臂,生出縷縷的寒意。(“云鬟”,形容古代女子頭發(fā)稠密而且篷松的樣子。)
最后兩句,是寫詩人渴盼團聚的心愿。大意是說:什么時候我才能回到鄜州的家,讓我們一塊兒相互依偎在那輕紗般的簾帷邊,月光照著我倆悲喜交集的雙影,那時就不再因“獨看”月兒而相思流淚了。“虛幌”,指又輕薄又透明的帷簾。
這首詩題為“月夜”,全詩寫景抒情也都從此生發(fā),詩人眼見長安的月兒,落筆的卻是鄜州的清輝,想象豐富,描寫細膩,情思哀婉,動人心弦。
上一篇:《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少兒唐詩鑒賞
下一篇:《月夜》少兒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