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篇賞析·代悲白頭翁/劉希夷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行逢落花長嘆息。
今年落花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發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
先說題目。有人說這是一首擬古樂府,又叫《代白頭吟》,擬作的是漢樂府中相和歌楚調曲中的那首《白頭吟》,郭茂倩《樂府詩集》、葛立方《韻語陽秋》干脆就題作《白頭吟》,而聞一多則認為應該叫《代白頭吟》。其實劉希夷的這一首《代悲白頭翁》和漢樂府中那首《白頭吟》是風馬牛不相及的。
漢樂府中那首《白頭吟》的作者是卓文君。她雖然是美女,是才女,但也會有年老色衰的時候,司馬相如就有了納妾的心,于是,卓文君就寫了這首《白頭吟》:
皚如山上雪,蛟若云間月。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
躞蹀御溝止,溝水東西流。
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須啼。
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竹竿何裊裊,魚尾何徙徙。
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這就是唐代流行的七言歌行。
劉希夷死的時候還不到三十歲,怎么就會有“悲白頭翁”這樣的想法呢?
人都要老,人都要死,人人都知道,但對待的態度就不一樣了。有兩種人,對此是超然曠達的,一種是功成名就之人,一種是豪壯之士。功成名就之人,奮斗過了,也成功了,回首往事,沒有多少遺憾。豪壯之人,會發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的壯語。
但是,對于一般的人來說,尤其是有理想抱負而又沒有實現的人來說,“白頭”就有一點可怕了。所以,古人“嘆老”,往往都和“嗟卑”連在一起的。
那么,還沒有“白頭”的人,對此又是什么態度呢?
消極的人就會及時行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古詩十九首》之一)。現在那些放任于夜生活中的人,大概也可以算是這一類。
積極的人就會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積極進取,免得“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劉希夷的這首詩,以“洛陽城東桃李花”起興,引起洛陽女兒見到桃花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而聯想到歲月催人老的感嘆。這個意境,是從漢代宋子侯的《董嬌嬈》中化出來的。我們來看一看《董嬌嬈》:
洛陽城東路,桃李生路旁。
花花自相對,葉葉自相當。
春風東北起,花葉正低昂。
不知誰家子,提籠行采桑。
纖手折其枝,花落何飄飏。
請謝彼姝子,何為見損傷?
高秋八九月,白露變為霜。
終年會飄墮,安得久馨香?
秋時自零落,春月復芬芳。
何時盛年去,歡愛永相忘。
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腸。
歸來酌美酒,挾瑟上高堂。
兩首詩所表現的情感,所使用的手法都十分相似。《董嬌嬈》中說花雖然“秋時自零落”,但“春月復芬芳”,而人卻沒有這么好的運氣,只能是“何時盛年去,歡愛永相忘”了。劉希夷沒有這樣的感嘆,只是告誡。“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不是要“紅顏子”們去同情那些“白頭翁”,而是要在“白頭翁”的身上看到自己的未來。那么,該怎樣做,劉希夷沒有說,大概也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是消極,是積極,你自己選。
詩中最有名的是那兩句據說是給他帶來殺身之禍的名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和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是同樣的意思,都是傳誦千古的不朽名言。
上一篇:名篇賞析·石頭城/劉禹錫
下一篇:名篇賞析·烏衣巷/劉禹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