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名言篇·軍爭為利,軍爭為?!疯b賞
〔軍爭〕軍爭為利,軍爭為危。
【鑒賞】孫子告誡:兩軍相爭有“利”的一面,也有“?!钡囊幻妗4司渲械摹盀椤保山忉尀椤笆恰?,也可解釋為“有”。孫子在這里鄭重指出:“軍爭是有利的,也是有危險的?!彼^“利”,是指因軍爭的勝利而獲得領土、財物、人民,以及有利的條約簽訂和國家地位的提高等;所謂“危”,是指因軍爭的失敗而喪失領土、財物、人民,以及屈辱的條約簽訂和國家名譽損害等,其情況特別嚴重的,可能導致軍隊的覆滅和國家的滅亡。孫子名言的重點在于后半句。把它譯成現代語言應該這樣說更為貼切:“軍事戰爭固然有‘利’的一面,但它更是有危險的。”
戰國后期,自商鞅變法后強盛起來的秦國,開始向東方六國發動戰爭,兼并土地。它首先的攻取目標是東邊鄰國原為晉國、后俗稱“三晉”的韓、魏、趙三國。公元前263年,秦攻取韓的南陽,次年又攻取韓的野王(今河南沁陽市)等十城。于是,韓上黨郡與韓本土的交通斷絕了。上黨郡守眼看秦兵日進而韓無力抵抗,乃以上黨郡十七城邑獻給趙國,與趙一起抗秦。趙即發兵取上黨,并派將軍廉頗駐守長平(今山西高平市西)。秦趙兩軍在長平相持三年之久,由于廉頗的防守堅固,秦軍竟不能有所得。至公元前260年,決戰開始加劇。廉頗堅定采取堅壁固守的策略,秦軍無可奈何。這時,秦相范雎派人至趙游說,趙王竟用趙括代廉頗為將。趙括一到前線,即出兵擊秦。秦軍假裝敗走,且派兩支奇兵包抄敵后。趙軍追逐至秦壁壘,不得入,而秦奇兵二萬五千人斷絕了趙軍的退路和糧道,又一軍五千人插入,把趙軍分而為二。趙軍出戰不利,在圍困中堅守。趙括親自率銳卒搏戰,被秦軍射殺。于是趙軍四十萬人降秦。秦將白起恐趙卒反復為亂,乃設詐將其全部坑殺。
長平之戰以趙國的慘敗告終,趙國從此一蹶不振。孫子告誡:“軍爭為利,軍爭為危?!备鲊木?、將帥,一定要謹慎對待啊!
上一篇:孫子兵法·名言篇·兵之勝,避實而擊虛
下一篇:孫子兵法·名言篇·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