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語出宋·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詞上闋曰:“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乘風歸去:駕著風回到天上去。古書有“列子御風而行”(《莊子·逍遙游》)或“列子乘風而歸”(《列子·黃帝》)的記載,此用其意。盧仝《茶歌》:“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此用其語。詞以問月開頭,作者此亦有以謫仙李白自比之意。瓊樓玉宇:指神仙居住的天上宮闕,此當指月宮,寓指朝廷。顏師古《大業拾遺記》:“瞿乾佑于江岸玩月。或問:‘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隨我觀之。’俄見月規半天,瓊樓玉宇爛然。”又恐,一作“惟恐”、“只恐”。不勝(shēng)寒:忍受不了寒冷。這三句詞的意思是:我想要駕著風回到天上宮殿中去,又恐怕月宮太高,忍受不了寒冷。作者作此詞時,正處在家庭生活上夫人王弗死去,政治上早與王安石意見不合,一直被貶的境遇中,心情郁悒忠憤,故望月有懷,借景抒情。清人黃蓼園說:“前闋是見月思君,言天上宮闕,高不勝寒。但仿佛神魂歸去,幾不知身在人間也。”后人常引用這幾句詞來抒發個人情懷,或引“高處不勝寒”一句來說明“高不可攀”一類的意思。
例如
①“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當陳先樞用刻刀在方石上鑿下這一行字句時,他的心底深處有一種抽搐的陣痛。(摘自林曉光《廢紙箱里的世界》)
②誰家傳出一兩聲嬰兒的啼哭,對門房里的電視機開著,朱明瑛在深情地“勸君莫憂愁”。我長吁一口氣,情不自禁地仰望明月。“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摘自滕章貴《圓圈》)
③“我欲乘風歸去”……哪去?能甩下戶口糧食關系、組織關系,以及那個婚姻關系么?(摘自吳若增《離異——一個當代中國男人的內心獨白》)
④近三四年,很少寫詩。一些詩歌園地上,象牙之塔高筑,巍巍乎云端,既乏梯以攀,又恐遠離大地,“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摘自柯巖《人間的詩》)
⑤我但愿自己將來,不要變成歷代那些一朝得道,便悠悠然于“高處不勝寒”的士大夫們;更不要變成農夫懷里那條暖過身子以后的蛇。(摘自蘇煒《隔海的歌聲》)
上一篇:《黃鶴斷磯頭,故人今在不?舊江山、渾是新愁》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
下一篇:李商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詩句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