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長意短,口正心邪,棄忠貞于鄭國,忘信義于吾家》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
《名長意短,口正心邪,棄忠貞于鄭國,忘信義于吾家》是關(guān)于描寫《諭理警世·斥奸責(zé)偽》類的詩句。
這是唐高祖嘲諷蘇世長的詩。蘇曾作鄭王右仆射,后棄鄭歸唐。高祖通過對比,寫他名字中雖有“長”,可意氣卻短。人雖長得相貌周正,而心地卻歪斜顛倒。既然對先君鄭王不忠不義,對我大唐王朝也未必會講信義。語言尖刻,用詞犀利,極盡嘲諷之能事。
高祖《嘲蘇世長》 《全唐詩》第9841頁。
《名長意短,口正心邪,棄忠貞于鄭國,忘信義于吾家》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
《名長意短,口正心邪,棄忠貞于鄭國,忘信義于吾家》是關(guān)于描寫《諭理警世·斥奸責(zé)偽》類的詩句。
這是唐高祖嘲諷蘇世長的詩。蘇曾作鄭王右仆射,后棄鄭歸唐。高祖通過對比,寫他名字中雖有“長”,可意氣卻短。人雖長得相貌周正,而心地卻歪斜顛倒。既然對先君鄭王不忠不義,對我大唐王朝也未必會講信義。語言尖刻,用詞犀利,極盡嘲諷之能事。
高祖《嘲蘇世長》 《全唐詩》第9841頁。
上一篇:《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
下一篇:《媒炫士所恥,慈儉道所尊》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