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名句】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琵琶: 本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樂器,后傳入中原。胡語: 胡音,指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樂曲。據(jù) 《琴操》 載: “昭君在匈奴,恨帝始不見遇,乃作怨思之歌。” 怨恨曲中論: 即怨思之情從彈奏琵琶的樂曲中表達(dá)出來。句意: 昭君雖死,其怨恨難平,千載之后,琵琶怨曲仍在流傳。表現(xiàn)了作者對昭君的無限同情,同時也抒發(fā)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激憤情緒。
唐杜甫 《詠懷古跡》 之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環(huán)珮空歸夜月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杜詩詳注》 一七卷1499頁)
《唐宋詩舉要》 卷五引清吳汝綸曰: “篇末歸重琵琶,尤其微旨所寄,若曰雖千載以上之胡曲,茍有知音者聆之,則怨恨分明若面論也。此自喻其寂寥千載之感也。” 俞陛云 《詩境淺說》丙編: “沈歸愚推此詩為絕唱,以能包舉其生平,而以蒼涼激楚出之也。”
上一篇:《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
下一篇:《去者日以疏,來者日以親.》什么意思|出處|翻譯|用法例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