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充《論衡·案書篇》說:比如說,有一匹日行千里的馬,因毛色和“驥”不一樣,人們總也不把它看作是千里馬。又比方有一個議論可以和董仲舒、桓譚媲美的人,但彼此的姓名不一樣,人們總也不把他看作是有大才的人。“故馬效千里,不必驥、騄;人期賢知,不必孔、墨。”
本段是說,東西的好壞,人材的高低,應(yīng)看其實質(zhì),不能只取其名。效:效用。驥騄:兩種千里馬名。期。要求。孔墨:孔子和墨子。本條兩句:馬的功用在于日行千里,不一定是驥和騄;對人的要求在于賢能智慧,不一定是孔子和墨子。意思是應(yīng)取其材,不取其名。知:同“智”。
上一篇:《馬放南山,牛歸桃林.》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