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滕文公下》:“能言距楊墨者,圣人之徒也。”朱熹注:“蓋邪說害正,人人得而攻之,不必圣賢。如《春秋》之法,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討之,不必士師也。”
孟子認為楊子、墨子之道是異端邪說,所以他說,不論是誰能以言論來駁斥楊、墨的,他就是圣人的門徒。朱熹對孟子的這話作了注解。注解的大意是:楊、墨的邪說影響儒家的正論,是亂臣賊子,誰都可以對他們進行口誅筆伐。討之:后多作“誅之”。后世用法和原義相同,但所誅討的對象不同。
《孟子·滕文公下》:“能言距楊墨者,圣人之徒也。”朱熹注:“蓋邪說害正,人人得而攻之,不必圣賢。如《春秋》之法,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討之,不必士師也。”
孟子認為楊子、墨子之道是異端邪說,所以他說,不論是誰能以言論來駁斥楊、墨的,他就是圣人的門徒。朱熹對孟子的這話作了注解。注解的大意是:楊、墨的邪說影響儒家的正論,是亂臣賊子,誰都可以對他們進行口誅筆伐。討之:后多作“誅之”。后世用法和原義相同,但所誅討的對象不同。
上一篇:《亂極則治,暗極則光.》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爭名于朝,爭利于市.》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