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司馬遷《史記·滑(gǔ)稽列傳》記載:齊威王問淳于髡(kūn)能喝多少酒。淳于髡說:“臣飲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說:一斗就醉了,怎么能喝一石呢?淳于髡說:我在大王您跟前喝酒,跪在地上,心里害怕,不過一斗就醉了。爸爸來了貴客,我在跟前侍候著,小心慎重,不過二斗就醉了。好友重逢,歡然暢飲,大約五六斗就醉了。若在鄉里聚會,男女雜坐,一切都無顧忌,喝上八斗多就醉了。天黑了,夜深了,主人家把客人送走而把我留下,“羅襦襟解,微聞薌澤,當此之時,髡心最歡,能飲一石。故曰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及,極之而哀。”
這一段是淳于髡借飲酒的答話來諷喻齊威王。大意是:害怕、拘謹時喝得少;歡樂、放縱時喝得多。最后歸結到“酒極則亂,樂極則悲”這一大道理上。齊威王聽了之后,“乃罷長夜之飲”。現在這兩句多指高興時喝得多,不高興時喝得少。斗:飲酒容器,可解為酒杯。石:dàn,十斗。
上一篇:《一手獨拍,雖疾無聲.》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