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欲盡而天理見,水至清則寶珠露》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欲:貪欲。見:出現,顯露。人的貪欲除盡,天理就能出現;水最清澈的時候,寶珠就能顯露。明·薛瑄《讀書錄》卷五:“人欲盡而天理見,水至清則寶珠露;人欲深而天理昏,水至濁則寶珠暗。”
【例】“廉”應該是自覺的,發自內心的,因而也是自動的。要達到這個境界,必須用天理戰勝人欲,時刻以“廉”來律己。他說:“人欲盡而天理見,水至清則寶珠露。”(孟肇詠《論薛瑄的“居官七要”》)
《人欲盡而天理見,水至清則寶珠露》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欲:貪欲。見:出現,顯露。人的貪欲除盡,天理就能出現;水最清澈的時候,寶珠就能顯露。明·薛瑄《讀書錄》卷五:“人欲盡而天理見,水至清則寶珠露;人欲深而天理昏,水至濁則寶珠暗。”
【例】“廉”應該是自覺的,發自內心的,因而也是自動的。要達到這個境界,必須用天理戰勝人欲,時刻以“廉”來律己。他說:“人欲盡而天理見,水至清則寶珠露。”(孟肇詠《論薛瑄的“居官七要”》)
上一篇:《人格教育,端賴六歲以前之培養》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