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而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而輟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惡(wù):憎惡。輟(chuò):中斷,停止。天不會因為有人憎惡寒冷就中斷了冬季;地不會因為有人憎惡遙遠就中斷了廣闊。《荀子·天論》:“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而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也而輟行。”
【例】儒學大師荀子也有很精辟的論述,指出:“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而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而輟廣?!庇终f:“故明天人之分,可謂至人。”為了使我們居住的星球,長久擁有蔚藍的天空、碧綠的水體,需要我們運用我們所掌握的所有知識和技巧,朝全球性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努力,讓全球的生物擁有足夠可以使用和飲用的水資源和維持生產和生活的能源。(陳明紹《天人合一與人定勝天——略論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差異》)
上一篇:《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天不言而人推高,地不言而人推厚,四時不言而百姓期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