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言行的名言名句,言行的名人名言,言行名言警句大全
只愿說而不愿聽,是貪婪的一種形式。
〔古希臘〕德謨克利特 《著作殘篇》
上天賜人以兩耳兩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見多聞而少言語。
〔古希臘〕蘇格拉底《對話錄》
說謊話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說了真話也沒有人相信。
〔古希臘〕伊索《伊索寓言》
那些對于自己的事沒有思慮的人,也就沒有忠告旁人的資格。
〔古希臘〕伊索《伊索寓言》
要使人信服,一句言語常常比黃金更有效。
〔古希臘〕德謨克利特 《著作殘篇》
說真話是一種義務,而且這對他們也是更有利的。
〔古希臘〕德謨克利特 《著作殘篇》
有很多人,雖然做了最可恥的事,卻毫不在乎地說著最漂亮的話。
〔古希臘〕德謨克利特 《著作殘篇》
罪惡有很多工具,但謊言是適合工具的把柄。
〔古希臘〕荷馬 轉引自 《名言大觀》
用謊言掩蓋錯誤,等于挖一個洞除掉污漬。
〔古羅馬〕奧理略 轉引 自 《外國名人名言》
話一說出就成為一種宣傳,一種精神的枷鎖。
〔古羅馬〕海英利希四世 《精言錄》
撒謊者說實話時亦無人置信。
〔古羅馬〕西塞羅 轉引 自 《英語格言菁萃》
在大難臨頭的日子,任何謠言都會被人相信。
〔古羅馬〕普布利留斯· 西魯斯《道德名言》
談話的范圍應當廣泛,好像一片原野,每個人行走其中都能左右逢源。而不要成為一條單行道,只能容納自己一個人。
〔英〕弗·培根 《人生論·論言談》
朋友之間可以從兩個方面提出忠告,一是關于品行的,一是關于事業的。
〔英〕弗·培根 《人生論·論友誼》
討論猶如礪石,思想好比鋒刃。兩相砥礪將使思想更加銳利。
〔英〕弗·培根 《人生論·論友誼》
當你聽別人介紹情況時,最好首先耐心聽,而不要急于插話。因為話頭一被打斷,陳述者就不得不把舊題重復一遍。所以那些亂插話者,甚至比發言冗長者更令人討厭。
〔英〕弗·培根《人生論·論迅速》
沉默是弱者的智慧和策略。強者則敢于面對事實,直言不諱。因此,保持沉默是一種防御性的自全之術。
〔英〕弗·培根 《人生論·論偽裝與沉默》
自我改善的最好辦法無過于朋友的告誡。
〔英〕弗·培根 《人生論·論友誼》
俗話說: “人總是樂于把最大的奉承留給自己”,而友人的逆耳忠言卻恰好可以治療這個毛病。
〔英〕弗·培根 《人生論·論友誼》
在爭論中,正義和真理也不一定永遠能得到公平的裁判,黑了良心的人要招攬一些同樣黑了良心的惡棍來做您的反面證人。
〔英〕莎士比亞《亨利八世》
靜默是表示歡樂的最好的方法;要是我能夠說出我的心里多么快樂,那么我的快樂只是有限度的。
〔英〕莎士比亞《無事生非》
只有叫化子才老是開口,他的舌頭是長在臂膀上的。
〔英〕莎士比亞《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
口頭的推測不過是一些懸空的希望,實際的行動才能夠產生決定的結果。
〔英〕莎士比亞 《麥克白》
誰告訴我真話,即使他的話里藏著死亡,我也會像聽人家恭維我一樣聽著他。
〔英〕莎士比亞《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
你的舌頭就像一匹快馬,它奔得太快,會把力氣都奔完了。
〔英〕莎士比亞《愛的徒勞》
豎耳靜聽每一個人說的話,但嘴可別為任何人而開。
〔英〕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多說話的人不是長于做事的人。
〔英〕莎士比亞 轉引自 《中外名人格言精華》
在一切言語甚至最普通的言語之中,都有著某種歌唱的韻味。
〔英〕卡萊爾《論英雄和英雄崇拜》
人心愛真理,勝過眼睛愛美麗,而且從理智上說,撒謊是最丑不可耐的。
〔英〕洛克《人類理解力論》
每個人都會在自己不感興趣的問題上,以極出色的幽默感去與人爭辯。
〔英〕塞繆爾·約翰遜 轉引自 《約翰遜傳》
一個謊話的強徒決不可能促進他的國家的善,他決不會是一個善良的人。
〔英〕雪萊《告愛爾蘭人民書》
如果你要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你必須把諾言視為第二宗教,遵守諾言就像保衛你的榮譽一樣。
〔法〕巴爾扎克 《奇雙會》
無論在哪里,只要風俗與時尚腐敗了,語言也會腐敗。
〔美〕本·瓊森《木材,或關于人與物的發現》
向人忠告并不難;接受忠告而善加活用,那才難。
〔英〕柯林斯《警句》
在一切日常事務中,非常需要堅強果決的行動。
〔英〕高爾斯華綏《在前的和在后的》
如果你考慮兩遍以后再說,那你說得一定比原來好一倍。
〔英〕佩恩 轉引自《外國名言一千句》
一個人,正如一只時表,是以他的行動來定其價值的。
〔英〕潘恩 轉引自《英語格言菁萃》
如果一句謊言僅僅被人相信了一小時,它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再也不能在其他場合發揮作用。
〔英〕斯威夫特 《主考人》
在爭辯中,任何一方都不能從中學到任何東西。
〔英〕赫茲里特《論作家們的談話》
它能增強我們的生存感,讓我們的心智保持健全。
〔英〕卓別林 轉引自 《幽默新聞攝影》
流言蜚語毫不容忍正直者的缺點,而允許正直享有特權卻又是對它不夠熱愛的表現。
〔英〕哈利法克斯《雜感錄》
語言使我們超越了畜牲的范圍; 語言使我們沉淪到惡魔的水平。
〔英〕奧·赫胥黎《阿多尼斯與字母表》
善辯的天賦是一種把智者僅僅思考的思想說出的才能。
〔英〕F·E·哈代《托馬斯·哈代的晚年生活》
靠撒謊得來的光榮很快便成了最不愉快的負擔。
〔美〕馬克·吐溫 《馬克·吐溫自傳》
對你進諫的最好的人選就是你自己。
〔美〕吉布斯《偶感》
任何決心想有所作為的人,決不肯在私人爭執上耗費時間。
〔美〕林肯 轉引自《人性的弱點》
每個人都可能誠實地說什么,但要說得有條不紊,明智又恰當,卻沒多少人能夠做到。
〔法〕蒙田《人生隨筆》
你想到的東西,不必都說出來,不然是愚蠢的,但是你所說的一切,都應當符合你的思想,否則就是惡意欺騙。
〔法〕蒙田 轉引自《外國名言一千句》
言談正確的人也會像言談謬誤的人那樣說出愚蠢的話來,因為我們在乎言談的方式而非內容。
〔法〕 蒙田 《人生隨筆》
如果我與一個聰明人交談,而他同時是一粗魯的爭論者,那么他就從兩個方面給我壓力,刺激了我:他的想象力使我的想象力提高到越出通常程度,而妒忌、榮譽和爭論則刺激我上升到超越自我。
〔法〕 蒙田 《人生隨筆》
凡是地位日益增高的人都會遭遇到的,那便是人心的險狠和謠言的中傷。
〔法〕雨果 《悲慘世界》
能夠吐出一句箴言是一種安慰。吼叫是狼的安慰,羊毛是羊的安慰,白頰鳥是森林的安慰,愛情是女人的安慰,箴言是哲學家的安慰。
〔法〕 雨果《笑面人》
為自己的好處而說謊是欺詐,為別人的好處而說謊是蒙騙,懷有害人之意而說謊是中傷:這是最壞的謊言。
〔法〕盧梭《漫步遐思錄》
知識少的人,講話講得特別多; 知識多的人,講話反而講得很少。
〔法〕盧梭《愛彌兒》
凡是不要自由的人,也一定不要這種公開的暢所欲言的討論,因為真理是這種人的死敵。
〔法〕雅斯貝爾斯《估計與展望》
老年人的忠告有如冬天的太陽,雖是光亮,可不是令人溫暖。
〔法〕沃夫拿格 轉引自 《人生五大問題》
言談是衣著的精神部分,用上它、撇開它,就和戴上或摘下裝飾著羽毛的女帽一樣。
〔法〕巴爾扎克《十三人故事》
嚴厲的話像燒紅的鐵,深深地打下烙印。
〔法〕羅曼·羅蘭《母與子》
謊言是卑鄙的表現方式,也是卑鄙的效果。
〔法〕羅曼·羅蘭《母與子》
總得要有人說了算。否則,每一種理由都會遇上另一種理由,爭論也就永遠無休無止。
〔法〕卡繆《墮落》
在有些情況下。說謊是最神圣的責任。
〔法〕歐仁·拉比什《虛張聲勢者》
有一些偽裝起來的謊言顯得是那樣的真實,以致沒有受騙簡直是判斷失誤。
〔法〕拉羅什弗科《道德箴言錄》
呆子是不說話的愚者,但總比說話的愚者好。
〔法〕拉布律耶爾 轉引 自 《格言精粹》
以血與格言寫文章的人,不希望只是被閱讀,他更愿人們以心來背誦,且流傳久遠。
〔德〕 尼采 《蘇魯支語錄》
好的格言,堅硬到時光之牙也無由咬斷。不僅如此,在任何時代都能提供營養,歷經數千年的蠶食,仍然不枯。
〔德〕尼采《人性,太人性了》
我們講出來的每一個詞都有它的反意的一面。
〔德〕歌德《格言和感想錄》
如果我們舉止有禮、言談有善,我們就能粗暴地對待許多人而安然無恙。
〔德〕叔本華《附錄與補遺·忠告與格言》
一步實際運動要比一打綱領更為重要。
〔德〕馬克思《給威·白拉克的信》
判斷一個人當然不是看他的聲明,而是看他的行動,不是看他自稱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實際上是怎樣一個人。
〔德〕恩格斯《普魯士的勝利》
無論誰只要說一句謊話他就失去了純潔的心,而這樣的一個人煮不出一碗干凈的菜湯來。
〔德〕貝多芬《貝多芬語錄》
有的人沉默是因為沒有什么可說的,有的是因為找不到知音者。
〔俄〕高爾基《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
人要想在別人面前敞開心房,卻痛感言辭貧乏,生活中很多偉大、重要的智慧都湮滅了,完全歸咎于不能及時找到所需的表達形式。
〔俄〕高爾基《時鐘》
有一種人,他為了擺脫內心的激動狀態,自己常常需要說話和愛聽別人說話。
〔俄〕西蒙諾夫《沒有戰爭的二十天》
語言是工具、武器,人們利用它來互相交際,交流思想,達到互相了解。
〔俄〕斯大林《馬克思主義與語言學問題》
思維直接的實際表現——這就是語言。
〔俄〕馬爾 轉引自《科學名言集》
只要你說話有權威,即使是撒謊,人家也信你。
〔俄〕 契訶夫《手記》
沉默使人增光。
〔俄〕契訶夫 《飛島》
謊言像真理一樣,即使不更加過分,也是富有生命力的。
〔俄〕屠格涅夫《多余人的日記》
在開口之前,先把舌頭在嘴里轉十個圈。
〔俄〕 屠格涅夫 轉引自 《外國名言一千句》
爭論是思想的最好觸媒。
〔俄〕巴甫洛夫 轉引自 《科學家名言》
人,總是希望與其被人騙,不如自己騙自己。當然比起別人的謊言,人更相信自己的謊言。
〔俄〕陀斯妥耶夫斯基 《惡魔》
人有很強的說話能力,但是他的大部分話是空洞的,騙人的。動物只有一小點點說真話的能力,但是那一小點點卻是有用的,真實的。寧可少一點,準確一點,也不要大量的虛偽。
〔意〕達·芬奇 《筆記》
息事寧人的謊言,勝過搬弄是非的真話。
〔伊朗〕薩迪《薔薇園》
語言雖然使人成為萬物之靈,只說空話也就不比牲畜高明。
〔伊朗〕薩迪《薔薇園》
寧可因為說真話負罪,也不要說假話開脫。
〔伊朗〕薩迪《薔薇園》
他如果一向說話可靠,一次說錯別人也會原諒; 他如果一向喜歡捏造,說了真話也被人認作撒謊。
〔伊朗〕薩迪《薔薇園》
你對慎言若是懊悔一次,失言時就要悔恨百回。
〔阿拉伯〕《天方夜譚·努倫丁和白迪倫丁故事》
說謊話等于受刀傷;傷口雖然愈合,卻會留下痕跡。
〔阿拉伯〕《古蘭經》
一場爭論可能是兩個心思之間的捷徑。
〔黎巴嫩〕紀伯倫《沙與沫·先知》
青蛙也許會叫得比牛更響,但是它們不能在田里拉犁,也不會在酒坊里牽磨,它們的皮也做不出鞋來。
〔黎巴嫩〕紀伯倫《沙與沫》
對流言蜚語最好的譴責就是不加理睬。
〔西班牙〕格拉西安《處世的藝術》
能管住自己的舌頭是最好的美德。
〔印度〕白得巴 轉引自 《名言大觀》
小理可以用文字來說清楚;大理卻只有沉默。
〔印度〕 泰戈爾 《飛鳥集》
行動如火,話語似煙,煙究竟不是火的本身,火越明亮,煙就越發稀少。
〔瑞士〕裴斯泰洛齊《裴斯泰洛齊教育文選》
災禍莫過于言辭過多。
〔尼日利亞〕哈吉·阿布 巴卡·伊芒《非洲夜談》上
聽到忠直之言感到不愉快的心理古今是一樣的。
〔日〕中島敦《李陵》
忠言必須照單全收,事后才慎加選擇——切莫當面拒絕,更不能當場輕下諾言。
〔日〕佐藤一齋 《言志錄》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春秋)老聃《老子》
人受諫,則圣;木受繩,則直;金受礪,則利。
《孔子家語·子路語》
侍于君子有三愆: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春秋)孔丘《論語·季氏》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春秋)孔丘《論語·顏淵》
可與言而不與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
(春秋)孔丘《論語·衛靈公》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春秋)孔丘《論語·泰伯》
人之所以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為人。
(戰國·魯)榖梁赤《春秋榖梁傳·僖公二十二年》
多言而不當,不如其寡也。
(春秋)管仲 《管子·戒》
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戰國)墨翟《墨子·修身》
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
(戰國)荀況《荀子·非十二子》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
(戰國)荀況《荀子·大略》
贈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
(戰國)荀況《荀子·非相》
不足于行者,說過; 不足于信者,誠言。
(戰國)荀況《荀子·大略》
病而不忍痛,則失扁鵲之巧;危而不拂耳,則失圣人之意。
(戰國)韓非《韓非子·安?!?/p>
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周易·系辭上》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不聞大論,則志不宏。不聽至言,則心不固。
(漢)荀悅《申鑒·雜言下》
聽言之道,必以其事觀之,則言者莫敢妄言。
(漢) 賈誼《治安策》
口惠而實不至,怨菑及其身。是故君子與其有諾責也,寧有己怨。
(漢) 戴圣《禮記·表記》
小人溺于水,君子溺于口。
《禮記·緇衣》
言行相應,則謂之賢。
(漢) 王充 《論衡·問孔》
高議而不可及,不如卑論之有功也。
(漢) 劉向 《說苑·說叢》
聽言不如觀事,觀事不如觀行。
(晉) 傅玄 《傅子·通志》
奔驥不能及既往之失,千金不能救斯言之玷。故博其施者,未若防其微; 勤其求者,不如寡其辭。
(晉)葛洪《抱樸子·廣譬》
格言不吐庸人之口。
(晉)葛洪《抱樸子·審舉》
君子若能聽言如響,從善如流,則身安南山,德茂松柏,聲振金石,名流千載也。
(北齊)劉晝《劉子·貴言》
欲知事之得失,不可不聽之于言; 欲辨言之真偽,不可不考之于實。
(唐)陸贄 轉引自《古今中外格言集成》
自修者可以勸人。
(宋)余靖《武溪集·廣州南海縣羅漢院記》
事難行,故要敏; 言易出,故要慎。
(宋) 朱熹《朱子語類》
言不貴文,貴于當而已,當則文。
(宋)楊時《二程粹言·論學篇》
君子不言己之所不能行,不言人之所不可行。
(宋) 楊萬里《庸言》
舍己從人,最為難事。
(宋)程顥、程頤《二程遺書》卷9
言語須是含蓄而有余意。
(宋)程顥、程頤《二程遺書》卷18
不可巧言令色,曲從茍合,以求人之與己也。
(宋)程顥、程頤《二程粹言·君臣篇》
言而不行,是欺也。
(宋)程顥、程頤《二程遺書》卷6
言而無益,不若勿言。為而無益,不若勿為。
(宋) 司馬光 《溫公迂書·無益》
不信好人言,必有棲惶事。
(元) 關漢卿 《救風塵》
輕言棄謔最害事。蓋言不妄發,則言出而人信之。茍輕言戲謔,后雖有誠實之言,人亦弗之信矣。
(明)薛瑄《讀書錄》卷8
小人不可與盡言。
(明)薛瑄《讀書錄》卷8
發言須句句有著落方好。人于忙處,言或妄發,所以有悔。
(明)薛瑄《讀書錄》卷1
輕言則納侮。
(明)薛瑄《讀書錄》卷1
句句著實不脫空,方是謹言。
(明)薛瑄《讀書續錄》卷2
謹言最是難事。只與人相接,輕發一言,而人不從,便是失言。不可不謹。
(明)薛瑄《讀書續錄》卷2
一言妄發,即有悔,可不慎哉!
(明)薛瑄《讀書錄》
爭利起于人各有欲,爭言起于人各有見。
(明)呂坤《呻吟語·應務》
多門之室生風,多口之人生禍。
(明)呂坤《呻吟語·修身》
凡聽言,要先知言者人品,又要知言者意向,又要知言者識見,又要知言者氣質,則聽不爽矣。
(明)呂坤《呻吟語·應務》
理直而出之以婉,善言也,善道也。
(明)呂坤《呻吟語·應務》
士君子一出口,無反悔之言。
(明)呂坤《呻吟語·存心》
說話如作文,字字在心頭打點過,是心為草稿而口謄真也,猶不能無過。而況由易之言,真是病狂喪心者。
(明)呂坤《呻吟語·修身》
好議論人長短,亦學者之大病也。
(明) 楊爵《漫錄》
喜時之言多失信,怒時之言多失體。
(明) 錢琦《錢公良測語·規世》
君子之精神命脈存乎言,考言而責實存乎德。故言也者,德之華也,不可偽也。
(明) 王崇慶《海樵子》
十語九中未必稱奇,一語不中則愆尤駢集; 十謀九成未必歸功,一謀不成則訾議并興。君子所以寧默毋躁,寧拙無巧。
(明) 洪應明 《菜根譚》
傷心之語,毒于陰冰。
(清)金纓《格言聯璧·悖兇》
聞小人言語,如嚼糖霜,爽美之后,塞冰凝胸。
(清)金纓《格言聯璧·接物》
諫人者,當因其所明而通之,則其言易入。
(清)張伯行《困學錄集粹》
輕諾者必寡信,與其寡信,不如勿諾。
(清) 申涵光《荊園小語》
鍋頭飯好吃,過頭話難說。
(清) 錢大昕《恒言錄》
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清) 朱柏廬《治家格言》
遇人能不言,言時能徐發,則口過遠矣。
(清)顏元 轉引自《顏習齋先生言行錄·法乾》
人有投我之所好而以言誘我者,能察之,無為其所誘而至流于淫蕩,則智矣; 人有知我之所惡而以言激我者,能察之,無為其所激而至于忿斗,則明矣。
(清)史典《愿體集》
人前做得出的,方可說; 人前說得出的,方可做。
(清) 史典《愿體集》
譽人之言太濫不可,責人之言太盡不可,一事雖不暢意,日后亦無悔心。含蓄之妙不可不知。
(清) 石成金《傳家寶》
貴莫貴于求過,病莫病于愎諫。
(清) 石成金《傳家寶》
凡眾人聚會處,說話最要檢點,恐犯人忌。
(清) 申居鄖 《西巖贅語》
文以紀實,浮文所在必刪; 言當從心,巧言由來當禁。
(太平天國) 《戒浮文巧言諭》
“急不擇言”的病源,并不在沒有想的工夫,而在有工夫的時候沒有想。
魯迅《華蓋集·忽然想到 (十一)》
沒有私心才不怕受騙上當,敢說真話就不會輕信謊言。
巴金 《巴金六十年文選· “文革”博物館》
只有在認識透徹的時候,才能夠說出清晰的,有力的語言; 只有在感情激越的時候,才能夠說出新鮮,感人的語言。
秦牧《藝海拾貝·辯證規律在藝術創造上的運用》
愛講假話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總是吃虧。
毛澤東 《黨內通信》
沉默是一種處世哲學,用得好時,又是一種藝術。
朱自清《沉默》
沉默的人,并不是任何時候都不愛說話,而是在很多時候卻喜歡聽別人說話。
柯藍《早霞短笛·火熱的語言》
說話不在多,在于說得對,說中了事和理的要害,能打動聽者的心。
謝覺哉《工作與學習·話不在多》
清白人不須多費口舌,因清白即是口舌。
黃臺生編 《談判心理學》
沉默也是一種難得的品德,從許多方面可以看得出來。因為它在同情之外,還包含容忍,保留否定。
沈從文《非夢集·黑魘》
上一篇:關于觀察的名人名言名句大全
下一篇:關于認同的名人名言名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