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隱公十一年》記載:息國和鄭國交戰,有見識的人知道息國將亡了。因為他們不考慮自己的德、不估量自己的力、不親近親戚、不明辨是非、不查處有罪的人。“犯五不韙,而以伐人,其喪師也,不亦宜乎!”
本段大意:列舉了息國五項錯誤,說明他們將要亡國。不韙:不是,錯誤。韙,wěi,是。本條大意:冒犯著天下的大錯。指不顧一切地錯誤地干下去。
《左傳·隱公十一年》記載:息國和鄭國交戰,有見識的人知道息國將亡了。因為他們不考慮自己的德、不估量自己的力、不親近親戚、不明辨是非、不查處有罪的人。“犯五不韙,而以伐人,其喪師也,不亦宜乎!”
本段大意:列舉了息國五項錯誤,說明他們將要亡國。不韙:不是,錯誤。韙,wěi,是。本條大意:冒犯著天下的大錯。指不顧一切地錯誤地干下去。
上一篇:《內不自誣,外不誣人.》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農不出則乏其食.》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