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記載:鄭國人在鄉校(地方學校)議論當政者的得失。然明向子產建議把鄉校毀掉。子產說,那些人早晚沒事的時候到那里去活動,來議論當政者的得失。“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者,若之何毀之?”
本段大意:子產認為群眾在鄉校議論當政的得失是好事,應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不應毀鄉校。善:贊揚。惡wù,反對。本條大意:百姓們在鄉校議論時,他們所贊揚的事,我們可以照做;他們所反對的事,我們可以改正。這是說,可以根據人民的意見辦事。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記載:鄭國人在鄉校(地方學校)議論當政者的得失。然明向子產建議把鄉校毀掉。子產說,那些人早晚沒事的時候到那里去活動,來議論當政者的得失。“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者,若之何毀之?”
本段大意:子產認為群眾在鄉校議論當政的得失是好事,應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不應毀鄉校。善:贊揚。惡wù,反對。本條大意:百姓們在鄉校議論時,他們所贊揚的事,我們可以照做;他們所反對的事,我們可以改正。這是說,可以根據人民的意見辦事。
上一篇:《其愚不可及也.》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其曲彌高,其和彌寡.》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