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無所制》原文與賞析
所以貴無為無思為虛者,謂其意無所制也。夫無術者,故以無為無思為虛也。夫故以無為無思為虛者,其意常不忘虛,是制于為虛也。虛者,謂其意無所制也。今制于為虛,是不虛也。虛者之無為也,不以無為為有常。不以無為為有常,則虛;虛,則德盛;德盛之謂上德。(《韓非子·解老》)
【注釋】貴:推崇。意:心意。制:牽制。故:故意。常:常規。
【譯文】之所以推崇那些不做作、不思慮而達到虛無境界的人,是稱道他們的心意不受任何牽制。那些不懂道術的人,故意用無所作為、無所思慮來追求虛無的境界。那些故意用無所作為、無所思慮來追求虛無境界的人,他們的內心常常忘不了虛無,這樣就反被虛無本身所牽制。所謂虛無,是說人的心意不再受任何牽制。現在受到虛無本身的牽制,這就不是虛無了。達到了虛無境界的人不做作,不把不做作當做經常留心的事。不把不做作當做經常留心的事,就達到了虛無的境界;達到了虛無的境界,德性就充實了;德性充實就叫做道德高尚。
【評說】任何人為因素的干預都會導致法治走樣。韓非在為君主的法治尋找理論根據。韓非借老子的“虛無”思想說明,理想的法治境界是君主只需要坐享其成,用不著事無巨細地耗費心思去想著如何打理,一切政治事務都有法可依,君主的治國之道不夾雜有任何情感、好惡等個人因素。
上一篇:《怨生莫怨死》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意欲不宰于君,則不可使》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