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雨五尺,其君必辱》原文與賞析
管子曰:“泉雨五尺,其君必辱。食稱之國必亡。待五谷者眾也。故樹木之勝霜露者不受令于天,家足其所者不從圣人。故奪然后予,高然后下,怒然后喜,天下可舉。”(《管子·輕重乙》)
【注釋】泉雨:泉水和雨水。辱:屈辱。其君必辱:指風(fēng)調(diào)雨順的年成五谷豐收,人們無求于君主,君主說話不靈。食稱:糧食與人口所需相稱。待:備。
【譯文】管仲說:“泉水、雨水入地五尺,國君必遭屈辱。糧食足夠民眾消費的國家必定滅亡。這是因為有余糧的人太多的緣故。所以,樹木如果不怕霜露,就會不受時令的限制;老百姓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就會不服從君主的擺布。因此,要先奪取而后再給予,先提高物價而后再降下來,先惹百姓怨恨然后再讓他們滿意,天下的事就都能好辦了。”
【評說】法家陰險的一面在這寥寥幾句話里暴露無遺。《莊子·齊物論》中有一個叫做“朝三暮四”的寓言故事:養(yǎng)猴的人在給猴子們吃橡子的時候,對他們說:“早上給你們?nèi)砩辖o你們四升。”所有的猴子都很生氣。養(yǎng)猴的人就換了一種說法,說:“那么,早上給你們四升,晚上給你們?nèi)!边@樣,所有的猴子都很高興。法家不僅把民眾當(dāng)猴子耍,而且企圖通過巧取豪奪、明予暗取的方式來榨取民眾的血汗,比之于養(yǎng)猴的人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僅如此,法家骨子里不希望民眾富裕,甚至不惜先激起民怨,然后再予以平息,以達到從物質(zhì)利益上和心理上牢牢控制住民眾的目的。
上一篇:《求敵如求亡子》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淺浮必敗》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