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不失務 農不失時》原文與賞析
太公曰:“民不失務,則利之。農不失時,則成之。……故善為國者,馭①民如父母之愛子,如兄之愛弟。見其饑寒則為之憂,見其勞苦則為之悲。賞罰如加于身,賦斂如取己務。此愛民之道也。”(《文韜·盈虛》)
【注釋】①馭(yù):馭使,治理。
【譯文】太公回答:“使人民不失去自己的工作,就是讓他們獲得了利益。使農民不誤農時,那就是成全他們的事業。……所以善于治理國家的君主,對待人民就像父母愛子女,兄長愛弟妹。看到他們饑寒交迫就為之擔憂,看到他們吃苦受累就替之悲傷。對他們施行獎懲,猶如加在自己身上,向他們征收賦稅,就像是索取自己財物一樣。這就是愛民之道啊。”
【評說】“民不失務”、“農不失時”,對今天的社會仍然具有借鑒意義。就業事關百姓的養家糊口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各級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應該高度重視就業問題,把“就業是民生之本”的主張真正落到實處。
上一篇:《歷代律詩精華序》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民不畏威,則大威至》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