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困苦窮乏當作人生的財富
原典
橫逆困窮是鍛煉豪杰的一副爐錘,能受其鍛煉則身心交益;不受其鍛煉則身心交損。
譯釋
飛來橫禍、逆境惡緣、困苦窘迫、窮途末路,這些不如意的處境,正是鍛煉英雄豪杰的一副烘爐巨錘。接受環境的鍛造,則身體的行為與心性同時得到提升增益;如果不能不把逆境當作鍛造錘煉,僅僅逆來順受,那么身體的行為與內心的靈性都會遭受損傷,心力交瘁。
解讀
增益其所不能
明代禪宗憨山大師講過:“荊棘叢中下腳易,月明簾下轉身難。”對于一個追尋道義的人來說,他的路上處處都是障礙,等于滿地荊棘,都是刺人皮肉、讓人痛苦的路。這種障礙只能阻擋普通的人,他們的志向沒有那么堅定。對于一個決心追求真理、追求心中道義的人來說,并不會覺得太困難。
一個純粹的人、一個堅定自己追求的人,不會被夢想路上的“荊棘”纏拌,反而會越戰越勇。“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這才是英雄的氣概,才是每個人內心欣賞與向往的氣魄。
《菜根譚》告訴我們:飛來橫禍、逆境惡緣、困苦窘迫、窮途末路,種種不如意的處境,正是鍛煉英雄豪杰的一副烘爐巨錘。經過大風浪的人在處理事情時,往往具有常人難以匹敵的冷靜與睿智。
山里有一座寺廟很有名,每日來供奉香火的香客絡繹不絕。廟里有尊銅鑄的鍍金大佛和一口大鐘。每天大鐘都要承受撞擊,發出沉重久遠的哀鳴。而大佛每天都安然地坐在那里,接受世人的頂禮膜拜。
一天夜里,游人散盡,寺里一片寂靜。大鐘忍不住向大佛提出抗議說:“真不公平,你我都是銅做的,你卻能高高在上,每天受人膜拜、受人香火。我卻要在這里受風吹日曬,還要經常挨打。命運真是不公平!”
大佛聽后,微微一笑,說:“你大可不必羨慕我,當初我被工匠制造時,捶打雕琢許久,經歷刀山火海的熔鑄,才成就今日的金身。我的耳鼻眼睛,雕琢時痛癢難耐。我的苦難,你不曾忍受,我經歷千錘百煉,才坐在這里,接受鮮花供奉和世人膜拜,聆聽他們的苦難,灑下慈悲。而你,只是受些敲打就受不了了,朋友,你還是需要磨煉呀!”
忍受苦難的雕琢和捶打之后,大佛才能真正稱為大佛,大鐘經歷的那點捶打之苦又有什么受不了的呢?并且,大鐘經過捶打發出的正義嚴肅的聲音,悠遠深長,清明人心,震懾邪念。
不要覺得別人的經歷不如自己就看不起別人,也不要因為自己的經歷不如別人而憤憤不平,或是妄自菲薄。要知道,每個人的經歷都是不可復制的,我們不應該也不可能為達到別人的成就而重復別人的經歷。我們面對苦難唯一能做的,就是戰勝它。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在一次成功實業家的聚會上,聽到有位富翁訴說童年的苦難經歷,并講道:“苦難,到底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勝了苦難,它就是你的財富;當苦難戰勝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這句話深深地打動了丘吉爾。成功的人善于抓住每一次能讓自己受益的機會。
龍應臺在2015年香港書展的演講上告誡年輕人,對于去尋找、傾聽民間的戰爭經歷,她不能告訴我們怎樣獲得感悟,怎樣使自身受益。現在的年輕人應該具備自我意識,需要從苦難中自我挖掘有益終生的東西。她舉例說梁啟超十七歲就中了舉人,我們現在的年輕人,應該要具備這種自覺思考、格物致知的精神。
有些人覺得,苦難是安樂的障礙,因而不愿意接受它。這是一種膚淺的看法。實際上,對于將苦難轉化為動力的人來講,苦難會顯露出功德和利益的一面。能夠擔當大任的人,都要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委屈與侮辱,能屈能伸方為大丈夫。
人生智慧
苦難于我們,是考驗,也是進步的機遇。所以,笑對苦難,把苦難當成自我磨煉的爐錘,才能在與苦難的較量中勝出。
上一篇:富貴之家,往往更能體會人情冷暖
下一篇:小隱隱于野,大隱隱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