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勞且勿驕矜,罪過當多懺悔
原典
蓋世的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的罪過,當不得一個悔字。
譯釋
縱使再偉大的功勞,如果恃功自傲,功勞也會被抵消;即使是犯下了滔天大罪,只要能真心懺悔,誠信向善,就能贖得曾經(jīng)的罪過。
解讀
驕兵必敗,悔過自新
“一將功成萬骨枯”,偉大功業(yè)的背后不知有多少人為之付出過汗水和鮮血,要守護這份來之不易的基業(yè)就顯得尤為重要。但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就是這樣,當事物達到鼎盛狀態(tài)時,接下來就會趨于衰落。我們無法改變客觀規(guī)律,但我們可以延長一份基業(yè),一份功勞的壽命,通過不斷地進取,不斷地努力,使自己永遠在路上。
而無論我們是在追求成功的路上還是守護成功的路上,最容易讓人迷失的就是恃功自傲。驕傲心理的產(chǎn)生,原因是對自身沒有一個客觀正確的認識。沒有經(jīng)歷過太大的失敗,一路暢行很容易使人驕傲;自身能力突出,也容易恃才傲物,目空一切;或是一路走來,經(jīng)歷了磨難,遭遇了坎坷,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自認為有了可以指引、教育別人的資本,表現(xiàn)出一副趾高氣揚的姿態(tài)。
歷史上恃功自傲的人和故事太多,最終都是以慘淡結(jié)局收場,以史為鑒,那些謙虛謹慎的人才是最后的大贏家。
且看大唐四朝元老郭子儀是如何“權(quán)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的。
亂世出英雄,郭子儀的戎馬一生就是從安史之亂開始的。那時郭子儀出任朔方節(jié)度使,于河北與史思明交戰(zhàn),大獲全勝,收復(fù)河北。隨后又先后收復(fù)洛陽、長安,在平叛安史之亂的過程中,他因功勞顯著被晉升為中書令,獲封汾陽郡王。后來,他又在叛將仆固懷恩勾結(jié)吐蕃、回紇的進攻中,采用結(jié)盟回紇、打擊吐蕃的戰(zhàn)略,保全了大唐安寧。
郭子儀一生戰(zhàn)功無數(shù),卻居功不傲,謙虛謹慎,歷史上評價其為“權(quán)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被德宗稱為“尚父”。
京劇《醉打金枝》就是根據(jù)郭子儀的兒子郭曖與升平公主的故事改編的。郭曖與升平公主因事爭吵,郭曖怒言道:“公主有什么了不起,皇上又有什么了不起,我父親只是不想做皇帝罷了!”升平公主一氣之下回了娘家。代宗見了便來勸說,安慰她,讓她趕快回去。郭子儀在得知此事以后大怒,將亂說話的郭曖痛打一頓,綁縛起來,等待皇上治罪。但代宗并沒有怪罪,反而安慰起郭子儀來。
還有一次,郭子儀的祖墳被掘,時人都懷疑是宦官魚朝恩所為。皇上甚為恐慌,擔心郭子儀借此事謀反,便借機試探,郭子儀卻悲傷地說道:“臣下率軍已久,亦不能禁止士兵掘人祖墳,臣有今日,是天譴而非人為啊。”此話一出,皇上也就放心了。
自古為將者,豈有不明“功高蓋主”之說者?郭子儀官場沉浮數(shù)十載,自是深諳明哲保身之道,“醉打金枝”“祖墳被掘”只是郭子儀所有經(jīng)歷中的兩件事,他都能夠謹慎地處理好,也正是他的謙虛謹慎,使得他可以善終,而不像韓信、許攸、尉遲恭、胡惟庸、年羹堯等,恃功自傲,終引來殺身之禍。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居功自傲總免不了失敗和蹉跎。因此,我們應(yīng)該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態(tài),謙虛謹慎,時刻提醒自己。像郭子儀那樣,即便有了過錯,也要及時補救。古人云:“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菜根譚》也告訴我們:“蓋世的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的罪過,當不得一個悔字。”所以,做人也要“常思己過”,而居功自傲的人,往往都很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浪子回頭金不換”,只要我們有了悔過之心,有了向善之心,就能得到救贖,重新來過。
“少事武皇帝,無賴恃恩私。身作里中橫,家藏亡命兒。朝持樗蒲局,暮竊東鄰姬。司隸不敢捕,立在白玉墀。”這是唐代詩人韋應(yīng)物的一首詩。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韋應(yīng)物是一個清正廉明、詩文俱佳的賢臣,但是從這首自述式的詩中,我們可以看出,韋應(yīng)物的生平并非像我們想象的那樣。
韋應(yīng)物出身貴族,十五歲時近御前任三衛(wèi)郎,戍衛(wèi)禁宮,負責唐玄宗的安全,得到了玄宗的寵信。成為大紅人之后的韋應(yīng)物,開始變得目中無人,飛揚跋扈,橫行鄉(xiāng)里,可以說是無惡不作,但是因為他是玄宗跟前的紅人,官府衙門也奈何不了他。但是好景不長,隨著安史之亂的爆發(fā),玄宗出走巴蜀。失去靠山的韋應(yīng)物在朝中受盡排擠和打擊,最后失去職位。但他并沒有自甘墮落,自暴自棄,而是進入太學讀書,決定痛改前非。韋應(yīng)物讀書異常刻苦,廢寢忘食,終于有所成就。
在后來的任職過程中,韋應(yīng)物盡職盡守,勤政愛民,詩文中多有反映民間疾苦的句子。他常為自己沒有盡到父母官的職責而覺得愧對于朝廷的俸祿,“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這是韋應(yīng)物為官期間的真實寫照。
浪子回頭,是難能可貴的,即便是一個十惡不赦的暴徒,只要他有了向善改過之心,就是功德無量。“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因為這是重新的開始,韋應(yīng)物由曾經(jīng)飛揚跋扈的世家子弟變成一個兩袖清風、勤政愛民的清官,正因如此,我們才會忘記他曾經(jīng)的過往,而記住他的高潔。
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人會覺得犯了錯就會抬不起頭,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無論別人如何看待,我們都不應(yīng)這樣去想。我們有一顆悔過之心,能發(fā)現(xiàn)錯誤并去改正錯誤,才是睿智的表現(xiàn),是君子所為。
人生智慧
居功自傲的人多以悲慘收局,悔過自新的人總能有所作為。這是因為,驕傲使人忘乎所以,失去了對是非對錯的辨別;而常思己過的人卻總能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處境,即便是錯了,也能及時地發(fā)現(xiàn)和改正,并引以為鑒,為自己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上一篇:出淤泥而不染,明機巧而不用
下一篇:勿妄自菲薄,勿自夸自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