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動以心靜為根
一次,孟嘗君要西行到秦國去,很多幕僚都極力勸阻,但是,他去意已決,根本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他對幕僚們說:“你們不用勸我了,因為你們用人事道理勸我,我根本聽不懂,除非你們能夠用詭語鬼道來勸我,我才可以斟酌斟酌。”
就在孟嘗君以為此事已成定局的時候,家臣來報:有人要以詭語鬼道奉告。孟嘗君聽了覺得非常意外,于是,馬上吩咐家臣將來人請進來,那個人一見到孟嘗君就說:“我來的時候,剛好經過淄水,看見淄水上有兩個偶人:一個是土偶,一個是木偶。他們正在交談。我聽見木偶對土偶說:‘土偶,你本來是泥土,因為人們把你捏成土偶,這樣,如果雨水、洪澇同時到來時,你肯定馬上被毀掉了,然后還是變成一團爛泥巴。’只聽土偶說道:‘我不否定你的看法,不錯,如果遇到雨水、洪水一起來時,我會不再是很多人喜歡的土偶而變成一團泥土,但這就是真正的我,說明我已經返璞歸真了。但是你呢?木偶,本來是東園的桃樹,讓人們刻成人形,當雨水、洪澇一起到來時,你肯定會浮在汪汪的水面上東漂西蕩,最終就會找不到歸宿。’聽說君侯現在要到秦國去,我們都應該知道,秦國一直對中原存有覬覦之心,終日虎視眈眈地盯著中原。如您去了,恐怕只能像木偶一樣,最終將找不到歸宿。”
孟嘗君聽罷,一言未發,只是在廳堂里躊躇地走來走去,最后連一句話也沒說就出去了,從那以后就再也沒有提起去秦國的事。
孟嘗君的這個例子,就說明了“動”與“靜”的聯系,人如果要動,必先在靜中確定根本,只有有了根本,才不至于在遇到外界巨大的壓力時,對自身造成巨大的傷害;并且,只要有了根本的東西,哪怕是受了損傷,也可以時時作出補救措施,然后使事情發展得更加順利,這就是動與靜的關系:動以靜為根,且動要注意適度。
智慧總結
老子對“靜”與“動”這對矛盾的事物有非常獨到的見解。他認為世界上的“有”來源于“無”,“動”來源于“靜”,而世間事物的源頭是“虛靜”,經過幾個輪回的輾轉將會再回到原來的“靜”,所以說,一切事物都在默默地守著自己的本性,吸取著大地的雨露,春榮冬枯,最終再回到天然的寂靜。所以,如果人總是躁動不安,那么,他將會一事無成;如果國家總是長期不穩,動蕩不安,那么,這個國家很快就會滅亡。
上一篇:趙構退步求自保
下一篇:過剛則折,過柔則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