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留余地,自找絕路
俗話說:“做人不要做絕,說話不要說盡。”凡事都能留有余地,方可避免走向極端。
南北朝時期,宋的開國皇帝劉裕臨死的時候將太子劉義符托孤給司空徐羨之、中書令傅亮、領軍將軍謝暉、鎮北將軍檀道濟。但是,他顯然是看錯了人。
太子劉義符繼位,是為少帝。他不遵禮法,行為荒誕,令人啼笑皆非。于是,徐羨之決定廢掉他。其實劉義符無德無能,廢掉他也不算過分,然而徐羨之等顧命大臣各懷私心,爭權奪位,把事情做得太絕,結果給自己種下了禍根。
如果要廢掉劉義符,就勢必要另立新皇帝。按照長幼順序,應立劉裕的二兒子劉義真為皇帝,但劉義真為人精明,跟徐羨之等人的關系一般,而跟他們的政敵謝靈運交好。于是,劉義真就被徐羨之等這些顧命大臣給否決了。
不過,按照當時的情況,直接繞過劉義真是不可能的。為了不讓劉義真成為新皇帝,徐羨之等人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先借劉義符的手,除去劉義真這個障礙。
在徐羨之等人的攛掇下,劉義符把劉義真廢為庶人。接著,徐羨之、傅亮、謝暉、檀道濟、王弘幾人又聯合起來廢掉了劉義符。
事情并沒有到此結束,徐羨之和謝暉趁著新皇帝沒有即位,自己大權在握的時候,分別將劉義符和劉義真兄弟二人殺死,然后才擁立新皇帝劉義隆。
徐羨之還不放心。為了控制朝政大權,他以朝廷的名義任命謝暉做荊州刺史,掌管荊湘等地的軍事,并把精兵強將也分配給了謝暉。待一切布置妥當后,這才派傅亮前往江陵郡迎駕。
劉義隆當時在江陵郡任職,面對徐羨之等權臣的邀請,他猶豫不決。一方面他想做了皇帝以后為哥哥報仇,另一方面又害怕自己到了京城之后會遭他們的毒手。
這個時候,司馬王華建議劉義隆接受徐羨之等人的邀請。他為劉義隆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認為這些人并不會立即動手對付他。他們之所以殺死劉義符和劉義真,完全是害怕他們二人日后報復。此外,徐羨之等人并不同心,由于官職相當,誰也不肯相讓,就算有人心懷不軌,也因其他人的掣肘而難以付諸行動。
聽完這番精辟而準確的分析后,劉義隆放心地前往建康,順利地當上了皇帝,是為宋文帝。當然,他這個皇帝大多時候僅僅只是一個擺設,并沒有實權。
為了穩住徐羨之等人,做了皇帝的劉義隆對這幾位權臣大加封賞,也認可了謝暉的荊州刺史一職,這種溫和的做法讓徐羨之等人逐漸放松了警惕。在給徐羨之等人高官厚祿的同時,劉義隆不動聲色地安插自己的親信。這些人雖然官位不高,卻手握實權。
劉義隆即位的第二年,徐羨之、傅亮把朝政大事交給劉義隆自己來處理,同時徐羨之還請求辭職養老,不過在幾位朝臣的勸阻下又留了下來。
經過精心準備,劉義隆開始動手鏟除徐羨之等人。為了不讓擁兵在外的謝暉先行造反,他借口北伐,調兵遣將,以削弱謝暉的兵力。此外,劉義隆還拉攏了王弘和檀道濟,認為這兩個人雖然附和過徐羨之,但是并沒有參與殺害劉義真和劉義符之事,要區別對待,利用他們對付即將叛亂的謝暉。
一切準備妥當之后,劉義隆發布詔書,將徐羨之和傅亮處死,并發動了針對謝暉的軍事行動。
結果,在很短的時間里,徐羨之、傅亮和謝暉就被一一除掉了。
至此,宋文帝劉義隆由藩王成為皇帝,從有名無實到名副其實,并順利鏟除了殺害自己哥哥的幾個權臣。而徐羨之等三人為了個人的權力名位,做事太絕,也把自己送上了不歸路。
智慧總結
世事如浮云,循環往復,瞬息萬變。所以,為人處世應處處講究掌握分寸。過猶不及,不及是大錯,太過是大惡,都會導致大禍。
上一篇:不畏權勢,只為真自我
下一篇:不識大體的頑固將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