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人情事理,明處世學問
俗語道:“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其實人和人相處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在與人相處的時候,應該有耐心和寬容的氣量。這樣才能夠消除與他人的仇怨,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的修養。其實修養的本身是為了以自身之德感化彼人之怨。這樣一來就不會計較于個人的恩怨,不會陷入淹溺人際的苦惱,帶來的定會是和氣,是春風,是錦繡前程。
列子問關尹道:“智人在物中潛行而沒有障礙,進入火中卻不受灼熱,在萬物之上行走而不恐懼顫抖,請問為什么能到這個地步?”
關尹說:“這是由于他保持了極端的和氣,同時又是機智、靈巧、果斷、勇敢之徒。凡是有形象、能發聲、有顏色的,都是物,物與物為什么差別很大?首要的差別是什么?是形狀、顏色罷了。假若有一種物,沒有形狀顏色,也不發聲變化,能達到這點并且通曉它,別的物怎能滯留它呢?這個物將處于不過分的地位,置身于沒有盡頭的循環中,在萬物的起點和終點漫游,行動完全出于本性,保養自己的和氣,德性合乎天然,和造就萬物的天然形態相通,像這樣去做,他天性完全,精神寧靜,外物怎能傷害他呢?”
從列子與關尹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人們應該提高自身修養,在與人相處時,應該保持高尚的德性,用自身的修養化解他人的仇怨,這樣,整個社會才會變得和諧起來。
上一篇:遠功名,受賞絕不獨占
下一篇:金錢易得,知己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