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是什么意思|譯文|出處
《論語》出自:《論語》名言名句
《論語》譯文如下:
《論語》是記錄孔子生平言行的一本書。“論”即議論,“語”即答復或闡述原義之意。因此《論語》就是:把孔子和其弟子相與問答的話加以整理、編纂而成。相傳是曾子、有子的再傳弟子陸續集起來的。
漢代所傳的《論語》有三種底本,即《魯論語》、《古論語》和《齊論語》。《古論語》為魯恭王時從孔子宅壁中發掘出土的,共有二十一篇;《齊論語》是流傳于齊國的另一種底本,共有二十二篇,兩者都已散失湮沒,唯一僅存的只有二十篇的《魯論語》。
在以中國為中心的遠東學術界中,沒有一部書能象《論語》那樣長存于天地間,而且擁有眾多的讀者。兩千五百年以來,它一直為世世代代所爭相傳誦,成為家喻戶曉的圣籍,文辭簡樸,寓意高遠,譽為古典中的古典,實非過言。
《論語》的內容主在討論人生的各種思想,教義力持中庸之道、敘述力求簡潔平易、在古典文學范疇中,自有其不可磨滅的價值和地位。吾人由此得以認識至圣先師孔子博大精深的見解,與其仁愛溫厚的人格,足為吾人敦品勵行的模范。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是什么意思|譯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