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恭得善果,邀功失性命
魯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齊國和魯國發生戰爭,魯國戰敗,將軍孟之走在最后面,以掩護敗軍撤退。在進入城門的時候,他用鞭子抽打自己的坐騎,說道:“并不是我作戰勇敢,而是因為馬跑不快。”孟之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不想顯示自己的功勞,以免引起別人的嫉妒,唯恐戰功顯著,卻得不到好的下場。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很多居功自傲的人都下場凄慘,比如漢初的大將韓信,出兵陳倉,平三秦,破魏、攻齊、伐趙、降燕,最后垓下消滅項羽,是漢朝江山建立的首功之臣。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的人,卻不善于做人。功高蓋主,本來就容易引人猜忌,韓信又不知道謙恭自處,看到那些昔日的部下如曹參、灌嬰等人一個個都后來居上,與自己平起平坐,心中就感覺很不是滋味,這樣的性格終于使得韓信一步步走上了絕路,最后被呂后在未央宮中殺害。
曾經有人評論說,如果韓信不居功自傲,懂得謙讓退避,是不會遭此下場的。然而歷史不能假設,在此除了對韓信表示一點同情之外,更重要的是以此引起今人的深思,給那些有功有才的人敲個警種,以免在不經意間讓自己步入萬劫不復的境地,空留余恨。
所以說,驕矜無功,懺悔消罪,在做出比較大的成績時不要驕傲自滿,要懂得謙虛,有了錯誤要及時悔改,才能得到善果。
上一篇:諂媚無度,事與愿違
下一篇:貪私的結果是自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