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自己該說的話
李勣是唐代初年的大將,原名徐世勣,參加過瓦崗軍,失敗后投奔唐朝,任右武侯大將軍,封曹國公,賜姓李,為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諱而改單名勣。唐高宗李治即位后,李勣任司空,為人機巧,行事謹慎。高宗李治想廢掉王皇后另立武則天為后,便向大臣們征求意見。尚書右仆射褚遂良提議說:“王皇后是世家之女,是先帝為陛下娶的,先帝臨終前拉住陛下的手對大臣們說:‘我的好兒子好媳婦,現在托付給你們了。’陛下聽到過這話,至今如在耳畔,王皇后并沒有什么過錯,怎么能輕易將她廢除了呢?陛下如果一定要變更皇后,懇請從天下的望族中挑選,何必要選武氏呢?武氏曾經跟隨過先帝。這是眾所周知的,天下眾人的耳目,怎么能遮擋得住呢?”
韓瑗、來濟也上書李治,力主不選武則天,但高宗聽不進去。
后來,高宗問李勣的看法。李勣生性乖巧,心想這個關鍵時刻超越自己本分發表意見,可能招來殺身之禍,廢立皇后成功與否,都與性命有關。同意廢除王皇后,要是不成功,就將得罪王皇后;不同意廢除王皇后,如果武則天被選中,無疑是自投羅網。
李勣左思右想,含糊其辭地對高宗說:“這是陛下的家事,有什么必要問外人呢?”
高宗聽了這話便下定決心,將褚遂良降職為潭州都督,馬上廢除王皇后和肖淑妃,下令將武則天立為皇后。
武則天當上皇后之后,任用大臣許敬宗排斥打擊不同意擁立她為皇后的大臣,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等一批人,或者被貶逐,或者被誅殺。李勣卻因為“不在其位不謀其事”的恰當理由避免了禍及自身,并且受到重用,負責審理長孫無忌等人的案子。
李勣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含糊其辭的回答,避免了殺身之禍,這說明了越權的行為容易給自己招惹不必要的麻煩,人必須要意識到這一點,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夠了,而不做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智慧總結
人們在做事時,要像孔子所說:不在哪個職位上,就不要去管在那個職位上的事。君子各專一職,兢兢業業做好自己崗位上的工作。這是在告訴人們,要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超出自己職責范圍內的事情最好不要做,否則不但會讓別人厭惡,嚴重者還可能招致殺身之禍。
上一篇:誠信為長遠之計
下一篇:說話注意場合不可亂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