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杯無底不如卑賤瓦罐
戰(zhàn)國時期,韓國國君韓昭侯有一個不好的習慣,他總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一不小心就會泄露國家機密。也正是因為韓昭侯的這個壞習慣,弄得一些治國大臣左右為難。因為如果將辛苦規(guī)劃的治國策略告訴昭侯,昭侯將其泄露后,他們的努力將會白費;如果不告訴昭侯,無疑是犯下了欺君之罪,他們承擔不起。他們想直言進諫,但怕弄不好人頭不保。
正在這些治國大臣一籌莫展之時,堂谿公幫助他們解決了這個難題。
堂谿公是一個有智慧的人,他見了韓昭侯后,二人便聊了起來。在談得比較投機的時候,堂谿公說:“玉是非常珍貴的寶物,如果用它做成一只無底的酒器,請問大王,這只酒器能否盛水?”
韓昭侯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不能。”
堂谿公接著又問了一個問題:“用瓦做的罐子是非常廉價的,說不準扔在一旁都沒人要。請問大王,它能否盛酒?”
韓昭侯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可以。”
聽到韓昭侯兩次利索的回答后,堂谿公進入了正題:“大王的回答非常正確,事實正是如此。不值錢的瓦罐雖然卑賤,卻可以盛酒,根本原因在于它不漏;價值連城的玉制酒器雖然尊貴,卻不可以盛水,同樣不能夠盛香醇的美酒,根本原因在于它會漏。其實,這個道理與做人一樣。一個不會保守秘密的國君,正如同一只無底的玉制酒器,他除了會把一些無關大局的事情告知天下外,還會在不經意間將治國大臣費盡心血而做出的治國方針和策略一并泄露,從而導致國家制定的法令或政策延遲頒布甚至不能夠頒布。”
聽了這番話后,韓昭侯知道了堂谿公的用意。他非但沒有責怪堂谿公對自己的指責,還稱贊了堂谿公,并表示以后一定改正這個壞毛病。
韓昭侯說到做到,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不僅說話變得謹慎起來,就連行動也變得異常謹慎,生怕自己的言行出了差錯,影響忠心耿耿的治國大臣們的工作。
一個沒有底的玉杯是不能夠盛酒的,而一個不能夠守口如瓶的朋友是不能夠真正成為朋友的。為了得到朋友的信任,為了保證與朋友間的友誼,就從保守秘密開始吧。
上一篇:牢記恩惠,拋去怨恨
下一篇:生活中感悟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