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貴有恒,以勤為本
語言學專家王力教授也自有其一番激人奮進的經歷。王力教授常常向青年一代傳授他的治學之道,他說他的成功來自于刻苦勤奮。他年輕時夜以繼日地看書,天文地理、經史子集,無所不包,為后來做學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24歲學英語,27歲學法語,50歲學俄語,80高齡開始學日語。這種精神是他后來精通六國語言和幾十種中國方言的秘笈所在。文革期間,王力白天遭到批斗,但晚上堅持著書立說。1976年以后,他加快了研究的進度,每天堅持工作8小時以上。正是勤奮刻苦的學習,才使得王力教授博學多才而且碩果累累。
王力教授一生寫了40多種學術著作、近200篇科學論文,共上千萬字(譯著不計在內)。他的研究涉及語言學的廣闊領域,無論是語法、音韻和詞匯,還是漢語的現狀和歷史,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一切,無不是用勤勞的學習獲得的。
王力非常關注語言文字的運用,在文字改革、漢語規范化和推廣普通話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還積極領導漢語教研室對語言文字教學的課程進行改革、創新。他主編的《古代漢語》,從1964年出版至今,一直是全國高等院校不可替代的好教材。
如果說天才,王力教授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天才了。可這“天才”不是天生造就的,而是通過勤奮學來的;如果說成功,王力教授也是當之無愧的,而這成功的途徑,是用辛勤刻苦的汗水換來的。古人頭懸梁、錐刺股,鑿壁借光,聞雞起舞……無不體現著一個“勤”字。青年人要養成勤的習慣,唯有如此,才能克服成功之路上的艱難險阻。
智慧總結
求學問道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想學有所獲、學有所成,需要長期積累并勤加練習。只有這樣,堅持如一地朝著既定目標做下去,才能夠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俗話說的“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繩鋸木斷,水滴石穿”也就是這個道理。
上一篇:孟子勸將,當局者易迷
下一篇:寬容是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