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釜底抽薪
【溯源】
北齊·魏收《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釋義】
抽掉鍋底下正在燃燒的柴火,使鐵鍋冷卻后,鍋里的水就不再沸騰了。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故事】
東魏大丞相高歡手下有位得力的大將名叫侯景。侯景與高歡原來同是懷朔鎮(zhèn)的鎮(zhèn)兵,又是共同參加過六鎮(zhèn)起義的戰(zhàn)友,所以深受高歡的信賴。
東魏遷都鄴城后,高歡任東魏丞相,他經(jīng)常身居陪都晉陽,全力對付西魏和北方的柔然,而對于與南方蕭梁接境的河南一帶鞭長莫及。侯景性格殘忍酷虐,治軍嚴整,每戰(zhàn)必捷。高歡認為他是鎮(zhèn)守河南的最為合適的人選,于是讓他擁兵十萬,統(tǒng)治河南。侯景經(jīng)營有方,迅速把河南擴大為十三州,成為鼎足而立的一方霸主。
侯景對有勇有謀的高歡十分敬重,但對高歡的兒子高澄卻極為藐視。高歡死后,高澄繼任大丞相,秘不發(fā)喪,以高歡的名義寫信召侯景回鄴城,想借此剝奪侯景的兵權,誅除后患。侯景接信后,知道自己一旦入京將無法脫身,而且性命難保。于是侯景以河南十三州的大片土地為晉見禮,投靠西魏。西魏丞相宇文泰知道侯景機詐多變,反復無常,也不敢輕易信任他,于是侯景轉而投奔南方的梁武帝。
侯景公開叛變后,高澄派人抓住了他的妻子和兒女,多次寫信向他勸降。并寫信許諾,如果他答應回來,讓他終身作豫州刺史,部下的文武將士官概不追究。但侯景絲毫不顧及家人的安危,回信說,我的家眷隨你怎么處置。高澄只好將他們囚禁起來。
高澄見勸不回侯景,便派大將慕容紹宗率十萬大軍向侯景進攻。在使用武力的同時,也對梁朝采用攻心戰(zhàn)術,他命令中書郎魏收撰寫檄文,聲討侯景的叛國行徑。魏收才思敏捷,幾天內(nèi)就寫好了多份檄文,分發(fā)到侯景占領的地方。其中有一篇是《為侯景叛移梁朝文》,文中有“抽薪止沸、剪草除根”的話,意思是勸說梁武帝不要縱容侯景,要求他把侯景交給東魏。
侯景看到形勢對自己不利,便派出使者想面見江南的梁武帝,許諾以中原地區(qū)十三個州郡作見面禮,請求梁武帝出兵相助。梁朝的大臣們認為南梁和東魏多年相安無事,現(xiàn)在如果接納了東魏的叛將,必然引起兩國的糾紛。做了四十六年皇帝的梁武帝一直想統(tǒng)一中原,他認為實現(xiàn)自己夙愿的時機到了,便不顧大臣們的反對,接納了侯景,封侯景為河南王、大將軍,同時派兵進攻彭城(今江蘇徐州)以牽制東魏,由此梁朝引狼入室。
東魏大丞相高澄得知侯景南逃,一邊讓大將慕容紹宗率軍深入,一邊用反間計挑起梁朝與侯景之間的爭斗,以坐收漁翁之利。高澄致書梁武帝,聲稱愿和南梁重修和好,梁武帝面對敵兵壓境,便回信表示接受議和。不料,東魏的來使回國途中被侯景截獲。侯景本來就不是真心投降南梁,見信后毅然起兵,背叛梁武帝,進攻南梁。他領兵南下,越過長江,攻占了南梁首都建康后,到處屠殺掠奪,給百姓帶來深重的災難,使這座聞名南北的繁華都市,變成了一片廢墟。第二年,梁朝大將陳霸先率領大軍從江陵出發(fā),進攻建康,侯景死于逃跑的路上。
【智慧語林】
做任何事情,首先是要認清、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我們常說“揚水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揚水”式的“止沸”,只是一種應急性的措施和手段,只是抓住了事物的次要矛盾,是治標不治本的。只有取走鍋底的柴火,斷了火的源頭,“沸”才能有效止住,才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上一篇:金城湯池典故故事|金城湯池釋義
下一篇:鋌而走險典故故事|鋌而走險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