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是《封神演義》里作者著力描繪的神話英雄之一。
哪吒姓李,原陳塘關總兵李靖的第三子。據說,他是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弟子靈珠子“奉玉虛宮法牒,脫化陳塘關李門為子”,“輔姜子牙而滅成湯”。因此,出生時就充滿神話色彩。李靖夫人殷氏懷孕了三年零六個月,得夢生下個肉球,李靖大驚,一劍砍去,分開肉球,跳出一個孩子。他手套金鐲,腹圍紅綾,滿地上走。這金鐲和紅綾系金光洞鎮洞之寶——“乾坤圈”和“混天綾”,故當時滿地紅光,滿屋異香。第二天,太乙真人登門道賀,收孩子為徒弟,取名“哪吒”。
哪吒七歲,五月的一天,到九灣河東海口洗澡,驚動了龍宮。東海龍王派巡海夜叉李艮來查問,發生口角。李艮一斧劈來,哪吒躲過,用乾坤圈把夜叉打得腦漿迸流。龍王三公子敖丙氣勢洶洶趕來抓他,又被他用混天綾裹住,抽筋而亡。東海龍王到天宮上本,又在寶德門遭到他的痛打,還被他抓下四、五十片鱗甲,鮮血淋漓,狼狽不堪。闖下這“滅門絕戶”的大禍,他毫不在意,還輕描淡寫地說是由于“一時性急”。當四海龍王敖光、敖順、敖明、敖吉聯名奏準玉帝來拿李靖夫婦問罪時,哪吒說: “‘一人行事一人當’,我打死敖丙、李艮,我當償命,豈有子連累父母之理!”為了不累雙親,他斷臂剖腹,剜腸剔骨,還于父母。他的孝道感動了龍王,李靖夫婦亦因此得赦。但李靖卻總不能諒解,對他的魂魄繼續進行無理逼迫。這使哪吒無法容忍。他認為骨肉已經歸還父母,便不再相干,如仍要加害,則成了仇敵。于是他經師父太乙真人的幫助,借蓮花再度化身成形后,立即下山找李靖報仇。他來到陳塘關直闖帥府, 見了李靖,大聲斥責: “李靖!我骨肉已交還與你,我與你無相干礙,你為何往翠屏山鞭打我的金身,火燒我的行宮?今日拿你,報一鞭之恨!”李靖還沒有回話,他已把槍一晃,劈腦刺去。李靖敗走,他緊追不舍。若沒有文殊廣法天尊及燃燈道人先后解救,李靖可能早就一命嗚呼了。哪吒先褻瀆天神,后又“杵逆亂倫”,這在當時都是大逆不道,天理難容的行為。而他卻毫無顧忌,我行我素。他的天真活潑,他的叛逆精神,確使人喜愛難忘。
哪吒初露頭角是穿云關之戰。黃飛虎去投奔西歧,全家十一人在途中先后被俘,汜水關總兵韓榮派余化帶三千人馬把他們解往朝歌請功,太乙真人令哪吒下山相救。哪吒在穿云關一山崗截住余化兵馬,破了他的妖術,還用金磚擊中他的頂盔,余化只得敗走。哪吒砸開陷車,救出黃飛虎全家。至汜水關,又與韓榮對陣。激戰中,他的火尖槍大顯神威, “出手如銀龍探爪,收槍似走電飛虹,槍挑眾將,紛紛落馬”,韓榮棄天而逃。哪吒取了汜水關,將黃飛虎等送出關外,然后回山復命。一個人能殺敗上千人馬,不能不說是奇跡。
哪吒與一般血肉之身的凡人不同,是蓮花化身,敵人的某些妖術在他身上都失靈無效,因此,他在姜子牙帳下連戰告捷。即使偶爾失利受困,也有高人相救,逢兇化吉。于是他越戰越勇,越戰越強,大軍東征,出任舉足輕重的先行官。黃飛虎分兵攻打青龍關受挫,鄧九公、黃天祥相繼陣亡,姜子牙聞報,速派哪吒援救。哪吒趕到,先勝一陣。當夜乘敵無備,偷襲獲勝,取得青龍關,從而保證糧道暢通,進軍無后顧之憂。大軍進攻汜水關,哪吒再次與韓榮、余化對陣。余化祭起“化血神刀”,哪吒來不及躲避,中了一刀,身受重傷,只是寒顫,不能做聲。太乙真人立即派金霞童子把他背回乾元山養傷調理。傷愈,哪吒正要回營,太乙真人又賜他三杯酒及三枚火棗。喝完酒,吃完火棗,哪吒提槍出洞,正要上路,忽然左邊長出一只臂膊,不一會,右邊又長出一只,接連長出六只手來,還有兩個頭,成了“三頭八臂”人。師父再給他幾件法寶,他一手執乾坤圈,一手執混天綾,一手執金磚,兩只手擎兩根火尖槍,還有九龍神火罩及陰陽劍,八只手拿八件兵器。師父又傳他隱現之法,隱隱現現,可憑自己心意。這樣的事,初看似乎近于荒誕,但卻具有現實意義。人們不是常把精明強悍的能人夸張為長有“三頭六臂”嗎?哪吒不只是“三頭六臂”,而是“三頭八臂”。他,本領之高強,神通之廣大,堪稱舉世無雙。界牌關刺死王豹,穿云關燒死馬忠、殺死龍安吉,潼關擊傷卞吉,澠池城上刺死高蘭英,梅山與楊戩一起,全殲七怪,真所謂百戰百勝,所向無敵。
哪吒最后結局也頗耐人尋味。功成以后,武王登位,理應論功行賞。尤其像哪吒那樣立下汗馬功勞的開國元勛,更應封官進爵,享盡榮華富貴。但哪吒與李靖、楊戩、金吒、木吒、韋護、雷震子共七人,卻不戀紅塵富貴、功名利祿,奏請皇上準予歸山。武王、姜子牙苦苦挽留,仍無濟于事,只得設宴餞行,灑淚送別。這與當時為了功名利祿、不惜投機鉆營的人們相比,又顯得多么高尚,多么難能可貴!
哪吒的形象,歷來評價較高。有人認為他是作品中寫得最富有生命力,也是最出色的人物。也有人把他和《西游記》里的孫悟空, 《水滸》里的李逵、魯智深相媲美。其鮮明的藝術形象,在中國的文學畫廊中放射著灼灼光輝。
上一篇:《呂蒙正》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
下一篇:《商三官》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