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奇貨可居
【溯源】
西漢·司馬遷《史記·呂不韋列傳》:“子楚,秦諸庶孽孫,質(zhì)于諸侯,車乘進(jìn)用不饒,居處困,不得意。呂不韋賈邯鄲,見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
【釋義】
把珍奇的貨囤積起來,等價高時出售。比喻依仗自己有某種專長或掌握某種事物,以圖謀私利。
【故事】
戰(zhàn)國時,陽翟呂不韋是個大商人,經(jīng)常到趙國的京城邯鄲去做買賣。有一次,他在路上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有風(fēng)度的年輕人。有人告訴呂不韋說:“這是秦昭王的孫子,太子安國君的兒子,名叫異人,自澠池之會后便留在趙國當(dāng)人質(zhì)了。”
當(dāng)時,秦趙兩國經(jīng)常交戰(zhàn),趙國便故意降低了異人的生活待遇,弄得他經(jīng)常食不果腹,甚至冬天里連御寒的衣服都沒有。呂不韋是個非常精明的人,他了解到這些情況后,馬上意識到如果在此人身上投點資,將來有一天就會換來不可估量的利潤。他不禁自言自語道:“此奇貨可居也。”意思是將異人當(dāng)作珍奇的物品貯藏起來,等候機(jī)會,一定能賣個大價錢。于是,他興沖沖地回家與父親商議。
他問父親:“種一年的田,能獲利多少?”
父親說:“最多十倍于投入。”
他又從一個盒中拿出珠寶,問:“那做珠寶買賣呢?”
父親回答說:“可達(dá)一百倍。”
呂不韋神秘地一笑,又問:“那要扶立一個人為王,掌握天下,能獲多少利?”
父親吃了一驚,說:“誰能立為王啊?如果有的話,少則獲利千倍,多則無法計數(shù)啊!”
呂不韋就將他在邯鄲看見異人的情況告訴了父親。父子倆決定不惜代價,做成這個買賣。
于是,呂不韋先拿出一大筆錢,買通監(jiān)視異人的趙國官員,并與異人見了面。他與異人商量對策,說:“秦昭王已經(jīng)老了,你父親安國君將來一定會即位。你父親很寵愛的華陽夫人一直沒有兒子,我會想辦法讓她收你為義子,那將來你就會被立為太子了。我一定會想辦法讓你回到秦國去的。”異人聽了,真是感激涕零。
呂不韋花重金買通各路關(guān)系,見到華陽夫人,在她面前大談異人對她的敬意,并最終說服了華陽夫人收異人為子,因為華陽夫人是楚人,還特意將異人改名為子楚。后來又用錢賄賂了邯鄲的守門官兵,將子楚偷運出了趙國。子楚回國后,即被立為太孫。不久秦昭王和安國君先后死去,他就即位當(dāng)上了秦莊襄王。呂不韋的想法終于實現(xiàn)了,他當(dāng)上了秦國丞相,成為富甲天下的文信侯。
【智慧語林】
且不論奇貨可居背后的貶義色彩,單就呂不韋能聰明智慧地發(fā)現(xiàn)貨物之“奇”,而后能夠“可居”,適時出手,足能證明此人之高之奇之不一般。
商品社會里最缺乏的就是這樣智慧的大腦和決勝千里的思謀。人家有什么你也有什么,人家拋出什么你也拋出什么,那你就會永遠(yuǎn)跟在人后,拾人牙慧,你就永遠(yuǎn)成不了馬云,成不了任正非。
運籌帷幄,審時度勢,才能不至于陷入被動;奇策智謀,出人意料,才能不會被淘汰。
上一篇:天下無雙典故故事|天下無雙釋義
下一篇:如法炮制典故故事|如法炮制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