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基·楚太子養(yǎng)梟》注釋,意譯與解說
楚太子①以梧桐之實養(yǎng)梟②,而冀其鳳鳴焉。春申君③曰:“是梟也,生而殊性,不可易也;食何與焉!”朱英④聞之,謂春申君曰:“君知梟之不可以食易其性而為鳳矣,而君之門下,無非狗偷鼠竊亡賴之人也,而君寵榮之;食之以玉食,薦之以珠履⑤;將望之以國士之報。以臣觀之,亦何異乎以梧桐之實養(yǎng)梟、而冀其鳳鳴也!”春申君不寤,卒為李園⑥所殺, 而門下之士, 無一人能報者。
——《郁離子·千里馬》
【注釋】
①楚太子: 當指楚考烈王的太子,即后來的楚幽王。②梟 (xiao):即鵂鹠(xiu liu),一種猛禽。③春申君:戰(zhàn)國時楚人,姓黃名歇,曾為楚相,有養(yǎng)賓客之風。④朱英:春申君的上客。⑤珠履:裝飾有珠子的鞋。⑥李園: 趙國人, 曾將其妹獻給春申君。
【意譯】
楚太子用梧桐果喂養(yǎng)梟,而且希望它能發(fā)出鳳凰般的鳴叫聲。春申君說:“這是梟,生下來就有它的特性,不會改變,喂它梧桐果也不會起什么作用。”朱英聽說后對春申君說:“您知道梟不能通過吃食來改變特性而成為鳳凰,而您門下所養(yǎng)的賓客無非是狗偷鼠竊無賴之徒,但您寵愛他們,讓他們吃最好的飯食,穿飾有珍珠的鞋子,還希望他們對您有國士之報。在我看來,這與用梧桐果養(yǎng)梟而希望它發(fā)出鳳凰的鳴叫聲沒有什么兩樣。”春申君沒有醒悟,最后被李園斬殺, 而他門下賓客沒有一個人能替他報仇的。
【解說】
真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楚太子的愚蠢為春申君一目了然:生來就有特殊習性的梟并不因為吃了梧桐果就能發(fā)出鳳凰的聲音,應當說,楚太子的愿望是良好的,可惜太無知,因此顯得滑稽可笑。作為旁觀者春申君是清醒的,但作為當局者的春申君則糊涂得很。他盲目寵榮“狗偷鼠竊之徒”不就如同楚太子的梧桐果喂梟一樣么?《史記·春申君列傳》記載春申君門下有食客三千余人,后為李園所殺,而門客無一人能為其報仇,這是十分可悲的,與春申君“將望之以國士之報”的愿望相差實在太遙遠。對不堪造就者看來是不能寄予愿望的,甚至不能把有些人當人待,且不要說寵榮他了。楚太子有否聽從春申君的勸告我們不必深究。春申君則無疑將旁觀者朱英的提醒置之腦后,于是有了執(zhí)迷不悟的下場。楚太子愚蠢,看出了這愚蠢的春申君并不比他聰明到哪兒去,這就是人難以認識自己的悲哀——一種類似蠟燭照遠不照近的悲哀。
【相關名言】
愚蠢的本性是只見到別人的過失而忘了自己的錯處。
——羅馬·西塞羅
愚暗是達到光明與真實境界的障礙,也就是人生發(fā)展的障礙。
——李大釗
上一篇:《《戰(zhàn)國策》·楚人有兩妻》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劉基·楚王好安陵君》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