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扁鵲見秦武王》注釋,意譯與解說
醫扁鵲見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鵲請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將使耳不聰,目不明。”君以告扁鵲。扁鵲怒而投其石①,曰:“君與知之者謀之,而與不知者敗之。使此知②秦國之政也,則君一舉而亡國矣!”
——《戰國策·秦策二》
【注釋】
①石:醫療器械,古時磨石作針刺入穴位,用以治病。②知:主持、管理。
【意譯】
名醫扁鵲進謁秦武王,武王說出了自己的病情,扁鵲看后表示要給武王治療。左右大臣們說:“君王的病,是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要醫治它未必能斷根,反而會把耳朵搞聾,把眼睛搞瞎。”武王把這些話告訴了扁鵲。扁鵲一聽大怒,立刻扔掉了手中的石針,說道:“君王和知道病理的人商量治病的事,卻又和不懂醫術的人一同敗壞它。假使像這樣去管理秦國的政治,那么君王很快就要亡國了!”
【解說】
扁鵲是古代的名醫,醫術自然是高明的,給秦武王看病本應得到充分的信任。但秦武王偏偏是個缺少主見的人,當他聽到別人似是而非的錯誤言論后,就首鼠兩端,猶豫不決。這樣,他的病當然就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任何事情都要按科學規律來辦,都要依靠精通業務之人的真知灼言。而秦武王則不然,得了病,不相信名醫的診斷,而偏信不懂醫術,不學無術的手下大臣的胡言。而他的大臣們,為了迎合君王,強不知為知,且危言聳聽,他們的見解當然是十分荒謬的。“使此知秦國之政也,則君一舉而亡國矣,”扁鵲的批評真是一針見血。治病是這樣,治理國家也就可想而知,秦武王既不懂得發揮內行的特長、又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這樣怎能把國家治好呢?偏偏他的手下大臣又不懂裝懂,胡言亂語,他又怎能了解事情的真相呢?國家到了這樣的地步,離敗亡也只有一步之遙了。這則寓言說明了凡事要“與知之者謀之”, 不要 “與不知者敗之”。
【相關名言】
計疑無定事, 事疑無成功。
——諸葛亮
妄言則亂。
——《淮南子》
上一篇:《列御寇·扁鵲換心》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韓非·扁鵲見蔡桓公》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