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周·大冶鑄金》注釋,意譯與解說
大冶鑄金,金踴躍曰:“我且必為鏌铘①!”大冶必以為不祥之金。今一范人之形而曰:“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為不祥之人。
——《莊子·大宗師》
【注釋】
①鏌铘:古代良劍名。相傳春秋時吳王闔閭令干將鑄劍,鐵汁不下,其妻莫邪自投爐中,鐵汁乃出。遂成二劍。雄劍名干將,雌劍名莫邪。
【意譯】
有個大鐵匠正在鑄造鐵器,這時候那鐵塊忽然從爐中跳起來說:“你一定要把我鑄成鏌铘那樣的寶劍!”大鐵匠認為這是一塊不吉利的鐵塊就把它扔了。現在如果偶然間成了個人形,就喊道: “我是人,我是人。”造物者也一定認為這是個不祥的人。
【解說】
在莊子看來,一切違背自然的東西都是不合理的,不吉祥的,所以他不贊成人與天爭勝的主觀努力。然而,人卻偏偏就是大冶爐中那個不祥的鐵塊。從人成為人的時候起, 根植于全方位無限肯定自身之本性的主觀自我意識,就將人自己與自然界區分了開來,并且與自然界相對峙。人就是要在自然界對自身無邊的否定中來無限地肯定自己,從而保持與自然界相對峙的獨立地位,所以人總是要竭盡全力作自我選擇,他要面向自然界大聲疾呼:“我是人!我是人!”而莊子那種消極的聽憑自然命運擺布的人生觀,其實是違背人之自然的。不過自然界卻又是無情的,它并不會因為人的爭斗,就偃旗息鼓停止施展它的法力。自然總是窺視著人類不合理行為造成的疏忽,抓住機會,向人類發起強大的毀滅性的進攻。斷水、流沙、酸雨、山火……一個又一個可怕的災難降臨到人間。于是人們又終于認識到消極的莊子哲學仍有其合理的內核,這就是要與自然爭取共存,不要去忤逆自然規律,而應該盡可能與自然建立起一個互相利用的和諧平衡的關系,從而重新構造出一個符合宇宙根本大則的大自然體系。到了這一天, 子來也許才能真正地 “成然寐, 蘧然覺”。
【相關名言】
天行有常, 不為堯存, 不為桀亡。
——荀子
我們應該順應自然,立在真實上,求得人生的光明,不可陷入勉強、虛偽的境界, 把真正人生都歸幻滅。
——李大釗
上一篇:《孟子·墦①間乞食》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沈起鳳·大面孔》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