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起鳳·棺中鬼手》注釋,意譯與解說
蕭山①陳景初,久客于津。后束裝歸里,路過山東界。時歲大饑,窮民死者無算,旅客蕭條,不留宿客。投止一寺院,見東廂積棺三十余口;西廂一棺,巋然獨存。三更后,棺中盡出一手,皆焦瘦黃瘠者;唯西廂一手,稍覺肥白。陳素負膽力,左右顧盼,笑曰:“汝等窮鬼,想手頭窘矣,盡向我乞錢耶?”遂解囊橐,各選一大錢予之。東廂鬼手盡縮,西廂一手伸出如故。陳曰:“一文錢恐不滿君意,吾當益之。”增至百數(shù),兀然不動。陳怒曰:“是鬼太作喬②,可謂貪而無厭者矣!”竟提兩貫錢,置其掌,鬼手登縮。陳訝之,移燈四照,見東廂之棺,皆書饑民某字樣;而西廂一棺,上書某縣典史③某公之柩。因嘆曰:“饑民無大志,一錢便能滿愿;而此公慣受書儀④,不到其數(shù),不收也。”已而錢聲戛響,蓋因棺縫頗窄,鬼手在內(nèi)強拽,苦不得入;繃然一聲,錢索盡斷,青蚨⑤拋散滿地。鬼手又出,四面空撈,而無一錢入手。陳睨視而笑曰:“汝貪心太重,剩得一雙空手,反不如若輩小器量,還留下一文錢看囊也!”而手猶掏摸不已。陳擊掌大呼曰:“汝生前受兩貫錢,便坐私衙⑥打屈棒⑦,替豪門作犬馬。究竟積在何許?何苦今日又弄此鬼態(tài)耶?”言未已,聞東廂之鬼長嘆,而手亦遂縮。天明,陳策蹇⑧就道,即以地下散錢, 奉寺僧為房資焉。
——《諧鐸》
【注釋】
①蕭山:縣名,在今浙江省。②喬:宋元以來罵人的口語,意謂刁滑,惡劣。③典史:官名。為知縣之下掌管緝捕和監(jiān)獄的屬官;如無縣丞、主簿,則由典史兼領(lǐng)其職。④書儀:當指禮物書帖。儀,禮物。⑤青蚨:原是古傳說中的蟲名,這里當“錢”講。典出《搜神記》卷十三:“〔南方有蟲〕名青蚨,生子必依草葉,大如蠶子。取其子,母即飛來,不以遠近。雖潛取其子,母必知處。以母血涂錢八十一文,以子血涂錢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母錢,或先用子錢,皆復(fù)飛歸,輪轉(zhuǎn)無已。”《太平御覽》卷九百五十引《淮南萬畢術(shù)》即有“青蚨還錢”之說,其文詞與《搜神記》同,后因稱錢為“青蚨”。⑥私衙:指行私請托的官衙。⑦屈棒:含冤受屈的棒刑。⑧策蹇(jian):用鞭子趕著毛驢。策:馬鞭;蹇,跛足,指蹇驢或駑馬。
【意譯】
蕭山人陳景初,長久客居在天津。后來收拾行裝回老家,路過山東地界。這一年正遇上大饑荒,餓死了無數(shù)的窮苦老百姓,旅店生意蕭條,都不愿留住旅客。他只好投奔到一座寺廟去住宿。看見東廂房里堆積著三十幾口棺材;西廂房里只有一口棺材,高聳著棺頭獨占在那里。三更以后,每口棺材中都伸出一只手來,都是焦黃干瘦的樣子;只有西廂房棺材里的那只手,稍微肥白一些。陳景初自恃平素有膽力,他左右看看,笑著說:“你們這些窮鬼,想來是手頭困難了,都來向我要錢了吧?”說完便解下裝錢的口袋,各選了一個大錢送給它們。東廂房棺材里的手都縮了回去;惟獨西廂房棺材里的那只手依舊伸著。陳景初說:“一文錢恐怕還不能滿足你的心意,我當再添一些。”一直增加到一百多錢,那只手還是高舉著不動。陳景初生氣地說:“這個鬼太可惡了,真可稱得上是貪得無厭的啦!”最后拿起兩貫錢,放在那鬼的手掌上,鬼的手頓時縮回去了。陳景初很驚異,端燈過來四面照了照,見東廂房里的棺材前面,都寫著“饑民某某”的字樣;而西廂房的那口棺材前面卻寫著“某縣典史某公之柩”。于是嘆了一口氣說道:“饑餓的百姓并無過奢的要求,一文錢便滿足愿望了;但此公慣于受賄,不到他心中計算的數(shù)目,是不會把手收回去的。”過了一會兒,西廂房里忽然發(fā)出銅錢撞擊的聲響,原來是棺材縫太狹窄,那只鬼手在棺材里用力強拽,苦于不能把兩貫錢拉進去,“嘣”的一聲,串錢的繩子拉斷了,青錢拋撒了一地。鬼手又伸出來,向四面空撈著,卻摸不到一文錢。陳景初斜眼瞅著笑道:“你貪心太重了,結(jié)果只剩得一雙空手,反而不如那些小器量的人,還能留下一文錢充一充口袋呢!”棺中那只手四處掏摸不止。陳景初拍手叫道:“你生前接受了兩貫錢,就坐在官衙里打人家屈殺棒,專做豪門大族的走狗。你究竟對人民積了多少德?何苦今天又要弄這些鬼態(tài)呢?”話還沒說完,就聽見東廂房里那些鬼發(fā)出長長的嘆息,這棺材里的手也就縮了回去。天亮之后,陳景初就趕著毛驢上路了,把拋散在地上的青錢,都送給寺廟里的和尚當房錢了。
【解說】
歷代都要為官廉潔奉公,正直無私,但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卻是寥寥無幾,當了小官便會用盡手段貪取錢財,官愈大就更是貪得無厭,恨不能天下財物全歸自己所有,即便腰纏萬貫,錦衣玉食,也沒有滿足的時候。對于貪官們的丑劣行徑,作者在這則寓言中作了辛辣的諷刺。為了更好地描繪貪官的形象,作者特別把饑民與典史相對照描寫。首先在手的形象上,饑民是“焦瘦黃瘠”,而典史卻很“肥白”,說明典史在饑荒歲月并沒有忍饑挨餓;其次在對錢物的要求上饑民有一文錢維持生活就心滿意足了,而典史卻是貪心不足,直到有了兩貫錢才罷休;最后饑民還留下一文錢看囊,而典史卻因“貪心太重”,只“剩得一雙空手”,落得了應(yīng)有的下場。這鮮明的對比,入木三分地描寫了貪官的丑態(tài),深刻地揭露了他們貪得無厭的本質(zhì)。由于世界觀的局限,作者對這些貪官還抱有良好的愿望,希望饑民的長嘆,能使典史感到羞愧,縮回那只貪心不足的手。然而,在那種社會,人民的災(zāi)難絕不會震撼貪吏的魂魄,貪官污吏不榨盡人民的最后一滴血汗決不會罷手,真可謂“江山易改,本性難改”。對付這些人,只有起來反抗,揭露他們的罪行,勇敢地與他們斗爭。如果寄希望于他們良知的覺醒,那是永遠不可能的。
【相關(guān)名言】
人們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標——財產(chǎn)、虛榮、奢侈的生活,我總覺得都是可鄙的。
——美國·愛因斯坦
上一篇:《王晫·棘》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沈起鳳·棺中鬼手》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