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翱·截冠雄雞志》注釋,意譯與解說
翱至零口①北,有畜雞二十二者,七其雄,十五其雌,且啄且飲, 而又狎乎人。翱甚樂之, 遂掏粟投于地而呼之。有一雄雞, 人截其冠,貌若營群②,望我而先來,見粟而長鳴,如命其眾雞。眾雞聞而曹③奔于粟,既來而皆惡截冠雄雞而擊之, 曳而逐出之。已而競還啄其粟。日之暮, 又二十一其群棲于楹之梁。截冠雄雞又來, 如慕侶,將登于梁且棲焉。而仰望焉,而旋望焉,而小鳴焉,而大鳴焉, 而延頸喔咿, 其聲甚悲焉, 而遂去焉。去于庭中,直上有木三十余尺,鼓翅哀鳴,飛而棲其樹顛。翱異之曰: “雞, 禽于家者也, 備五德④者也。其一曰: 見食命侶, 義也。截冠雄雞是也。彼眾雞得非幸其所呼而來耶? 又奚為既來而共惡所呼者而迫之耶? 豈不食其利背其惠耶? 豈不喪其見食命侶之一德耶? 且何眾棲而不使偶其群耶?”或曰: “截冠雄雞, 客雞也, 予東里鄙夫曰陳氏之雞焉。死其雌, 而陳氏寓之于我群焉。勇且善斗,家之六雄雞勿敢獨(dú)校焉。且其曹惡之而不與同其食;及棲焉, 夫雖善斗且勇, 亦不勝其眾, 而常孤游焉。然見食未嘗先啄而不長鳴命侶焉,彼眾雞雖賴其召,既至,反逐之。昔日亦猶是焉。截冠雄雞雖不見答,然而其跡未曾變移焉。”翱既聞之,惘然感而遂傷曰:“禽鳥微物也,其中亦有獨(dú)稟精氣,義而介焉者。客雞義勇超群,群皆妬而尚不與儔焉,況在人乎哉?況在朋友乎哉?由是觀天地間鬼神禽獸萬物變動情狀,其可以逃乎?”吾心既傷之,遂志之,將用警予,且可以作鑒于世之人。
——《李文公集》
【注釋】
①零口:地名。在陜西臨潼東四十里,亦作泠口。泠水至此入渭。②營群:指管理這一雞群。營,管理。③曹:群。這里是“成群結(jié)隊(duì)”之意。④五德:五種德性。《韓詩外傳》謂雞有文、武、勇、仁、信五德。
【意譯】
我到零口的北邊,遇到一個人養(yǎng)了二十二只雞,七只雄的,十五只雌的,在那里邊啄邊飲,又供人們狎頑。我覺得十分有趣,就掏出谷子扔在地上呼叫它們。有一只雄雞,有人將它的雞冠割斷了,看那樣子好像是這群雞的頭領(lǐng),望著我先奔過來,見了谷子就長鳴,像在召喚眾雞。眾雞聽到之后就成群結(jié)隊(duì)地向谷子奔來,來了之后卻都討厭那截冠的雄雞,群起而攻之,將它驅(qū)逐出去,然后再爭先恐后回過頭來啄那谷子。傍晚的時候,二十一只雞一起棲宿在堂屋前部柱子的梁上。截冠雄雞也走過來,好像思念伴侶的樣子,想登上梁去共宿。它在那里仰望著,又轉(zhuǎn)著圈向上望望,輕輕啼叫著,又延長脖子奮力鳴叫了一會兒,聲音十分悲哀,接著就離開。它走到庭園中間,那里有一棵三十多尺高的樹木,就鼓著翅膀哀叫著飛了上去,棲宿在這樹的頂上。我見此十分詫異,我想:“雞是具備五德的家禽。其一是見了食物就召喚同伴一起來共享,這便是義。截冠雄雞就是這樣的。那二十一只雞能夠不為截冠雄雞的呼叫過去一起啄食感到幸運(yùn)嗎?為什么過來之后又一同憎惡它逼迫它離開呢?這豈不是得了人家的好處又忘了人家的恩德嗎?豈不是喪失了雞見了食物就召喚同伴一起共享雞的五德中的一德嗎?為什么大家都棲宿在一起,獨(dú)不讓截冠雄雞來作伴呢?”有人告訴我說:“截冠難雞是客雞,是我們東里小子陳某的雞。那雌的已死了,陳某這雞就養(yǎng)在我們這一群雞里面。這雞勇敢善斗,家里六只雄雞都不敢同他單獨(dú)較量。它們都討厭它不愿同它在一起飲食;到晚上棲息的時候,這雞雖然勇敢善斗,但也敵不過它們?nèi)浩鸲ブ39聴谝惶帯5娏耸澄飶膩頉]有自己先啄而不大聲鳴叫呼喚別的同伴的,那些雞雖然靠著它的召喚來啄食,但來到之后,反將這雞趕走。過去也是這樣的,截冠雄雞對此雖然沒有什么反響,但它這種品德一直保持著未曾有什么改變。”我聽了之后,悵然若失感喟道:“禽鳥是卑賤的動物,但它們中間也有獨(dú)自稟受精誠之氣,通曉大義,性情耿介的。客雞義勇超群,眾雞就都嫉妒它又不與它做朋友了,這何況在人呢?何況在朋友之間呢?由此看來,天地之間鬼怪、神靈、禽獸以及其它各種事物變化運(yùn)動的情態(tài)狀況,會有什么例外嗎?”我心里對此既很感傷,就將它記下來,用來提醒自己,同時可以給世人作鏡子, 以省察自己。
【解說】
客觀地說,截冠雄雞有如此高尚的節(jié)操,只是出自它的本能,甚至可能是出自條件反射。它根本不可能有意識清楚地想到要為自己的同伴求溫飽,謀幸福。但即使如此, 比較眾雞的食其利而背其惠,這截冠雄雞也就稱得上雞群中的仁義君子了。作者由此大為感嘆,得出推論,認(rèn)為不論是一般人或朋友中間, 只要有德才兼?zhèn)涑莘擦鞯模厝粫獾絼e人的嫉妒與攻擊。確實(shí),在專制的封建社會里,有才德的人想替老百姓做好事,必然招來忌恨;即使提出一些善策以挽救封建國家即將衰敗的命運(yùn),也會引起群小的憎惡,甚至招來殺身之禍。這正如同截冠雄雞本為群雞謀利,群雞卻以怨報德;因?yàn)樵趯V频姆饨▏依铮豢赡苋萑倘魏涡问降漠惣悍肿印=毓谛垭u對群雞的侮辱驅(qū)逐無所反應(yīng),我行我素,這其實(shí)并不是什么仁者的寬容大量,而是因?yàn)樗m有知覺卻并無知識;才德之士在這種情形下就只好懷憂終日,報國無門,直至赍志以沒。這誠然是封建專制制度統(tǒng)治下耿介才德之士的悲劇。要改變這種情形,就必須徹底消滅摧殘人才的封建專制制度。作者在當(dāng)時當(dāng)然不可能認(rèn)識到這一點(diǎn), 不知道那是一個時代的悲劇和悲劇的時代。
【相關(guān)名言】
論大功者不錄小過, 舉大美者不疵細(xì)瑕。
——班固
上一篇:《韓非·惠施之謀》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蘇軾·扣盤捫燭》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