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昀·擊汝一磚》注釋,意譯與解說
武邑①某公與戚友賞花佛寺。經閣前地最豁敞,而閣上時有變怪,入夜即不敢坐閣下。某公以道學②自任,夷然弗信也。酒酣耳熱,盛談《西銘》③萬物一體之理,滿座拱聽,不覺入夜。忽閣上厲聲叱曰:“時方饑疫,百姓頗有死亡,汝為鄉宦,即不思早倡義舉,施粥舍藥,即應趁良夜閉戶安眠,尚不失為自了漢。乃虛談高論,在此講‘民胞物與’④,不知講至天明,還可作飯餐、可作藥服否?且擊汝一磚!聽汝再講‘邪不勝正’!”忽一城磚飛下,聲若霹靂,杯盤幾案俱碎。某公倉皇走出,曰:“不信程朱之學⑤,此妖所以為妖歟!”徐步太息而去。
——《閱微草堂筆記》
【注釋】
①武邑:縣名。在河北省東南部,衡水縣西北。②道學:亦稱理學,是宋明儒家哲學思想。③《西銘》:北宋哲學家張載所著《正蒙》一書中的一部分,即《訂頑》。張載曾將此篇與《砭庸》篇分錄在學堂的兩扇窗上。程頤據此稱這兩文為《西銘》和《東銘》。該文把全宇宙看成為一個大家族,宣揚樂天順命思想。④民胞物與:張載的倫理學說提倡“民吾同胞,物吾與也”的抽象命題,要求愛一切人如愛同胞手足一樣,并擴大到“視天下無一物非我”。⑤程朱之學:宋代理學首創者程顥、程頤,集大成者朱熹,所以宋代理學亦稱程朱之學。
【意譯】
武邑縣有一個人在佛院寺廟中和他的親戚朋友賞花。寺院的藏經書的閣樓前的場地最為寬敞,但是閣樓上時常有怪異出現,到了夜晚就不敢坐在閣樓下面了。此人以道學家自居,對此說法根本就不相信,就在此場地上擺酒作宴, 吃得酒酣耳熱的時候, 大談《西銘》的萬物本為一體的道理,滿座的人都洗耳恭聽,不知不覺天已經入夜了。忽聽到樓閣上有厲聲喝斥說:“現在正是四方饑餓之時,瘟疫盛行,老百姓常有死亡,作為鄉間的有名望的人,即使不想早點提倡義舉,向老百姓施粥放藥,也應該乘此良夜早點閉門睡覺,這樣還不失為一個自己管自己的人。卻在這里虛談高論什么‘民胞物與’,不知道講到天亮,是否可以當飯吃?可以當藥服?擊你一塊磚頭,看你還講什么‘邪不勝正’!”忽然一塊城磚飛了下來,聲音響亮,杯盤幾案都砸碎了。此人慌慌張張地向外跑出,說:“不信程朱之學說,這就是妖所以成妖的原因。”然后慢步唉嘆地走了。
【解說】
這一磚實在擊得好!這對夸夸其談、嘩眾取寵者是一個警告!時方饑疫,即使不去倡義舉,也應閉戶安眠,可是這位道學家卻在這里賞花喝酒,虛談愛人愛物,這樣的人,擊一磚實在太少了。這則故事表現出了作者對空談理論的道學家的不滿。其實,在實際生活中空談而不切實際的人又何止是道學家呢?有一些人就喜歡夸夸其談,甚至是否對實踐有用,他們不管,反正書上就這么說的;至于他們自己是否就愿按照自己所說的理論去做呢?他們也不愿,那是說給別人聽的。理論不能聯系實際,其理論再好也是空的。然而,他們又為什么對空頭理論如此樂而不疲呢?除了可以混口飯吃吃,實在是有嘩眾取寵之嫌的。他們就喜歡“滿座拱聽”,而不愿“早倡義舉”,說不定還會對那些“早倡義舉”之人加以鞭撻,因為他們沒有來聽他的“萬物一體”的理論啊!對那些提醒他們不要僅作虛言的人加以口伐:“不信程朱之學,此妖所以為妖歟!” 但他們才是真正的口妖。
【相關名言】
語言雖然使人成為萬物之靈, 只說空話也就不比牲畜高明。
——波斯·薩迪
空談之類,是談不久,也談不出什么來的,它終必被事實的鏡子照出原形, 拖出尾巴而去。
——魯迅
上一篇:《列御寇·蘭子進技》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列御寇·力與命》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