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御寇·詹何釣魚》注釋,意譯與解說
詹何以獨繭絲為綸,芒針為鉤,荊筱①為竿,剖粒為餌,引盈車之魚于百仞之淵,汩流②之中;綸不絕③,鉤不伸,竿不撓。楚王聞而異之,召問其故。詹何曰:“臣聞先大夫④之言:蒲且子⑤之弋也,弱弓纖繳,乘風振⑥之,連雙鸧⑦于青云之際。用心專,動手均也。臣因其事,放⑧而學釣,五年始盡其道。當臣之臨河持竿,心無雜慮,唯魚之念;投綸沉鉤,手無輕重,物莫能亂。魚見臣之鉤餌,猶沉埃聚沫,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制強,以輕致重也。大王治國誠能若此,則天下可運于一握⑨,將亦奚事⑩哉?”楚王曰:“善。”
——《列子·湯問》
【注釋】
①荊:楚國的別名。筱(xiao):細竹。②汩(gu)流:急流。③絕:斷。④先大夫:指已去世的任過大夫官職的父親。⑤蒲且(ju)子:楚國善于弋射的人。⑥振:發,指發射。⑦鸧(cang)鹒(geng):一種黃鸝的別稱。⑧放:同“仿”。⑨運:轉動。一握:一手握起來叫“一握”。⑩事:從事,做。
【意譯】
詹何用單根絲做成釣魚線,用尖針做成釣魚鉤,用楚地細竹做成釣竿,把米粒剖開作魚餌,從萬仞深淵的急流中釣上了車子那么大的魚。釣魚線不斷,魚鉤沒有拉直,魚竿也沒有拉彎。楚王聽到這事感到很奇怪,就找來問問原因。詹何回答說:“我聽過世的父親說過,蒲且子射箭,用弱弓細絲,借助風力發射出去,一箭射中了青云中的兩只鸧鹒。這是因為用心專一,用手均勻。我由此而仿照著學釣魚,學了五年才完全掌握了技巧。當我在河邊拿起魚竿,心無雜念;把魚線投出去,讓魚鉤沉入水中,手用力不忽輕忽重,不為外物所干擾。游魚看到我下的誘餌,像沉在水中的灰塵,像水中會聚的泡沫,毫不猶豫地吞了下去。這是我能夠用弱小的東西制服強大的東西,由輕的東西得到重的東西的原因。要是大王治理國家真能做到這樣,那么天下就可以控制在你的掌心里,還需要操心什么呢?”楚王說:“很好!”
【解說】
詹何釣魚的方法是極為罕見的,常常連想也不會想到。可他偏偏想到了,而且一釣就釣著了大魚,其奧秘就在于他順應了自然,心無雜念,練就一種似釣非釣的功夫。普通人之所以達不到這種境界,就是因為世人功利性太強,做事往往被其它種種雜念纏繞,使得心態浮躁,當然無法用心一致,臻于至境。詹何的經驗告訴我們,無論是射箭、釣魚,還是其它,都要高度集中精力,心無掛礙,專心致志,順乎自然態勢,排除外物干擾,讓自己融化于客體,讓客體懸浮于心中。這樣,也就不在乎用哪種具體方式,總能做到“以弱制強,以輕致重”。列子認為治國若能做到這樣,“則天下可運于一握。”其實以此類推,有這種物我合一的心態,“以弱制強,以輕致重”的方式,什么事不能 “運于一握”呢?
【相關名言】
淡然虛而一, 志慮則不分。
——鄭俠
人的智慧就是積聚了所有人的經驗,不斷聚合、選擇,及整理它本身的一種材料。
——法國·盧梭
上一篇:《馮夢龍·衣食父母》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張夷令·賊何不復來》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