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昀·真魅》注釋,意譯與解說
淮鎮在獻縣東五十五里,即《金史》所謂槐家鎮也。有馬氏者,家忽見變異:夜中或拋擲瓦石,或鬼聲嗚嗚,或無人處突火出,嬲①歲余不止,禱禳亦無驗。乃買宅遷居。有賃居者,嬲如故,不久亦他徙。以是無人敢再問。有老儒不信其事,以賤價得之,十日遷居,竟寂然無他。頗謂其德能勝妖。既而有猾盜登門與詬爭,始知宅之變異,皆老儒賄盜夜為之,非真魅也。先姚安公曰:“魅,亦不過變幻耳;老儒之變幻如是,即謂之真魅可矣!”
——《閱微草堂筆記》
【注釋】
①嬲(niao):擾亂的意思。
【意譯】
淮鎮在獻縣東面五十五里處,就是《金史》中所說的槐家鎮。有一個姓馬的人,家里忽然有怪異出現:夜里或有拋擲瓦石的;或有鬼聲嗚嗚叫;或在無人的地方突然冒出火來,如此擾亂了一年多還不停,到處祈禱也無用,就賣了房子另遷他處。有再次來居住的人,擾亂還是如故,不久也搬入他處了。從此也就無人再過問此屋了。有一個老儒生不相信有這樣怪異的事,就用十分便宜的價格買下這所房子,住進去十天,竟然十分寂靜沒有什么怪異情況出現。大家都說這位老儒生道德高尚能夠鎮妖。不久,有狡猾的強盜上門和老儒生爭吵,才知道先前房子里的變異,都是這個老儒生收買了強盜夜里所作的,并不是真的鬼魅。先姚安公說:“鬼魅,也不過是變幻罷了;老儒生這么變幻, 就可說是真的鬼魅了。”
【解說】
只要作怪,就是真魅, 又豈分人鬼呢?此老儒暗中賄盜,借鬼之名為己謀私利,此舉實在惡于鬼,非真魅莫屬也!打著別人的招牌,博取自己的利益,生活中常見此種人。這種招牌不管是惡名還是善名,都要達到一個使聞者懼的目的,于是扛招牌的人就可以在此招牌下耍奸弄私,謀財害名,還可以在招牌下作計博取好的名聲,以示他們的清正廉潔,就像這個老儒一樣,明明暗中作奸,還弄到一個道德高尚的稱譽。即使一旦陰謀敗露了,他們也不怕, 上面有一個招牌替他們遮著呀,說不定,他們還會指責招牌兩句, 說你們不應該如此作惡,理應受到懲罰。這種人真是比真魅還要惡!其實,那些“招牌”們也應該想一想,為什么他(或她)就愿意給人家做招牌呢?他(或她)的“招牌”危害作用自己是不知道還是不愿意知道呢?真愿意這些“招牌”們能夠清醒一下,不要為小利而迷糊了頭腦,否則,那些受到“招牌”壓迫的人們會群起而攻之,那些扛招牌的人遲早有一天要感到招牌累贅了,將會毫不留情地把招牌扔到一旁去。
【相關名言】
自稱盜賊的無須防,得其反倒是好人;自稱正人君子的必須防,得其反則是盜賊。
——魯迅
虛妄, 最終是痛苦的。
——俄國 列夫·托爾斯泰
上一篇:《莊周·真馬之死》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江盈科·知無涯》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