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韓是什么意思
【典源】唐·李白《與韓荊州書》:“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 豈不以有周公之風,躬吐握之事,使海內豪俊,奔走而歸之,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所以龍盤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于君侯。”
【今譯】 唐代韓朝宗曾任荊州長史,他為人喜薦拔后進,為士人所推崇、仰慕,李白在寫給他的信中說: 天下士人紛紛傳揚:“生不愿做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您令人景慕,到了這種程度,是因為有周公的風度,使天下才俊,奔走而去到您那里,像登上龍門,一下子便聲譽提高十倍。所以有抱負有才學的人,都想讓您來評價一下。參見〖李膺龍門〗。
【釋義】 后以此典稱頌接納、舉薦自己的前輩。
【典形】 荊州韓、識韓、識韓荊州、瞻韓、不愿萬戶侯。
【示例】
〔荊州韓〕 宋·范成大《送通守林彥強寺丞》:“窮山薄宦我無恨,識公大勝荊州韓。”
〔識韓〕 清·黃景仁《賀新郎·辛卯除夕呈朱笥河先生》:“廿載識韓今已遂,把今年,除了心還肯。”
〔識韓荊州〕 宋 · 蘇軾 《送張嘉州》:“少年不愿萬戶侯,亦不愿識韓荊州。”
〔瞻韓〕 清·秋瑾《題瀟湘館集》:“登龍喜遂瞻韓愿,何日重停問字車?”
上一篇:諱疾忌醫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誤筆成蠅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