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周·莊子破衣見魏王》注釋,意譯與解說
莊子衣大布而補之,正緳①系履而過魏王②。魏王曰:“何先生之憊邪?”莊子曰:“貧也,非憊也。士有道德不能行, 憊也; 衣弊履穿, 貧也, 非憊也, 此所謂非遭時也。王獨不見夫騰猿乎?其得柟梓③豫章④也, 攬蔓其枝而王長其間,雖羿⑤、蓬蒙⑥不能眄睨⑦也。及其得柘⑧棘枳枸⑨之間也,危行側視,振動悼⑩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 處勢不便, 未足以逞其能也。今處昏上亂相之間而欲無憊,奚可得邪?此比干⑾之見剖心,徵也夫!”
——《莊子·山木》
【注釋】
①:通絜,腰帶。②魏王:梁惠王。③柟(nan):楠樹。梓:楸樹。④豫章: 樟樹。⑤羿: 堯時善射的人,《楚辭》、《山海經》、《淮南子》都載有羿射九日的傳說。⑥蓬蒙: 羿的學生。《孟子·離婁下》:“蓬蒙學射于羿。盡羿之道,思天下惟羿為愈己,于是殺羿。”⑦眄(mian)睨(ni):斜視。⑧柘(zhe) :桑屬,有刺。⑨枸(gou):香櫞,有短硬的刺。⑩悼:懼怕。⑾比干:商時忠臣。紂王淫亂不止,比干諫之三日不去。紂王怒曰: “吾聞圣人心有七竅。”乃剖其心而觀之。
【意譯】
莊子穿著一件帶著不少補丁的粗布衣服,整好腰帶,綁好鞋子,去見梁惠王。梁惠王說:“你怎么這樣疲憊呢?”莊子說:“這是貧窮,不是困頓。讀書人懷有道德理想而不能施行,這才是困頓。破衣爛鞋,是貧窮,而不是困頓,這就是所謂生不逢時啊!大王您沒有見到那跳躍的猿猴嗎?當它生活在高大挺拔的楠、楸、樟等樹上的時候,在樹枝之間攀來蕩去,稱王稱霸,自得其樂,即使是善射的羿和蓬蒙也不能藐視它。等到它跳落在長滿尖刺的柘、棘、枳、枸等樹叢中,雖分外謹慎小心地行動,也難免驚恐戰栗。這并不是因為筋骨被縛緊了而不靈活,乃是處在不利的情勢下,不能夠充分施展它的才能。現在處在君昏相亂的時代,要想不困頓,怎么可能呢?像比于被剖心,就是一個明證。”
【解說】
前面講的材與不材的故事是教人混世的,而本則寓言卻又充溢著入世有為的精神。看來道家偶爾還是要露一下崢嶸的。他們的避世、隱世、玩世、混世,乃是出于憤世嫉俗的無奈。他們似乎已經看清知識分子最大的苦惱,并不是物質的貧困,而是精神的困頓。這些人凡事多思,多思則多究,究而有得,必志于行。然而如果像猿猴落在荊棘之中那樣,動輒受刺,連生活的自由都不能保證,又怎么能放開手腳,舒展身軀去實行他們的理想呢?所以他們最多苦惱,最多悲憤,又怎么能不感到精神的困頓呢!無奈之余,道家便幻想通過精神的自戕去求得解脫。無己無我,棄圣絕智,摒除一切思慮,與物同化,因而也就杜塞了產生苦惱、憂患和悲憤的泉源。但是形體的自殺,還可以保持人性的尊嚴,而精神的自殺,則使人不復成為人。徒有人形的物化生命,雖然取得了莊子吹噓得美妙無比的遺世獨立,遨游天地,與自然大化同流的自由,可是真實的人卻徹底地喪亡了,這難道不是用最美妙動人的言辭掩蓋起來的最殘酷的悲劇嗎!借用《田子方》篇中孔子的一句話來說就是:“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相關名言】
鶴鎖籠中展翅難。
——白居易
不信仁賢, 則國空虛。
——孟軻
必須讓有天才的人獨立,而人類應當深刻地掌握一條真理,即人類要使有天才的人成為火炬。
——法國·圣西門
上一篇:《莊周·莊子妻死》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莊周·莊生夢蝶》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