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名作《張一弓·張鐵匠的羅曼史》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作者簡介 (見“犯人李銅鐘的故事”條)
內(nèi)容概要 1955年春天,在水庫工地上,張莊20歲的小鐵匠張銀鎖做了件事。68歲的王木匠是全區(qū)有名的“小車王”。他制作的小車那棗木軸和轱轆轉起來,“吱吱嚀嚀”令莊稼漢歡喜。可是,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鐵匠在一夜之間,把工地上的小車都換上鐵軸承和膠轱轆,使它們變成了啞巴。王木匠被氣得臥病不起了,可他那上過高小的嬌閨女、王臘月卻由此傾心于小鐵匠。她的美麗和大膽迷住了小鐵匠。他們相愛了。次年春天,由香蘭嫂出面保媒,王臘月和張銀鎖結婚了。不久,臘月生下了一個男娃兒。小鐵匠變成了大鐵匠,他看著兒子:“能行,長大準是個好鐵匠!”他給兒子取名鐵栓,小名栓娃。作了父親的張鐵匠,從此具有了十足的男子漢氣概,身體更加魁偉有力。他的打鐵技藝也更趨完善而純熟。他創(chuàng)制了一種鵝脖大板鋤更豐富發(fā)展了“飛鐮張”的傳統(tǒng)產(chǎn)品。為此,栓娃兩歲那年,銀鎖被新成立的飲馬橋人民公社聘為農(nóng)具鐵工組組長。王臘月為她受人敬重的栓娃他爹感到幸福和驕傲。可是兩個月后的一天,張鐵匠卻背著行李回來了。原來,他打制的鐮刀、鋤板兒都要砸上“飛鐮張”的字號。可有人說他這是跟人民公社唱反調(diào)。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臘月的親哥哥王木慶。他是農(nóng)具廠廠長。用老王木匠的話說,他是歪脖子榆樹,成不了材料,可他會放“衛(wèi)星”,竟當了廠長。臘月一聽是如此,便勸銀鎖要攆上形勢。張鐵匠又回去了。一個月后的一個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的夜晚,張鐵匠又回來了。他變了,像頭疲憊的駱駝,弓著背,呆立著,布滿血絲的眼睛木然地望著臘月。臘月驚恐地叫起來。張鐵匠嘴里噴著酒氣,舌頭僵硬地說:“我做鐵貨不能用面兒煤,只能用塊兒煤;還得用刃鋼,不能用雜鐵對付;夏社長和王木慶開大會批我,拔我的 “白旗”。臘月非常痛心,見他再次要喝“二鍋頭”便抓住酒瓶阻止他。張鐵匠奪過酒瓶向臘月頭上打去。臘月的額角上流出了鮮血,他自己也撲倒在地上。這時王木慶,臘月的娘家哥,帶著兩個持槍民兵進來了。他告訴妹子,張銀鎖如何在批判會上大鬧會場,還把夏社長的鼻梁砸折了。于是,他們把鐵匠押走了。漆黑的小院里,傳出了臘月和栓娃的啼哭聲。
三年過去了,張鐵匠刑滿釋放回到了家。在服刑期間,他曾接到法院判他和臘月離婚的通知。現(xiàn)在,他木然地站在長滿蒿草的張家小院里。當鄰居滿倉告訴他,是臘月她哥不仁義,為了自己往上爬,逼臘月離婚。張鐵匠在內(nèi)心原諒了臘月。他打開門走進屋,只見屋里盡管有塵土,但很整齊。他們?nèi)诘暮嫌跋掠信D月的留言:“銀鎖,俺跟栓娃等你。”滿倉告訴他,臘月領著栓娃上北山后逃荒了。張銀鎖遙對蒼天,發(fā)出了無聲的悲泣。幾天后,兩個農(nóng)民干部模樣的人找到張銀鎖,動員他重升火打鐵。他們是公社牛書記和老李。鐵匠心里也冒起了火苗苗。他重操舊業(yè),打起他的“飛鐮張”的鐵貨來。可他心里總是惦記著臘月栓娃娘倆。第二年,他挑打鐵的擔子上北山后找那兩口子。他走過一村又一村,每走一村就在扁擔上劃一道印。終于在第九十九個小山村里找到了臘月和栓娃。原來,王木慶逼著臘月離婚后,為了讓她死了心,便騙臘月說銀鎖越獄被打死了。鬧饑荒那年,臘月領栓娃逃荒走到這里便餓得暈死過去。一個好心的老光棍兒,劉大哥救了他們。他們?nèi)吮阍谝黄鹕盍恕⒋蟾绲弥F匠的來歷,堅持讓他把臘月和栓娃帶走。鐵匠和臘月非常感謝好心的劉大哥。他們滿懷著喜悅和對新生活的希望,又回到了張莊。這時,一個以王木慶為組長的“剎單干風”工作組已經(jīng)進村。張鐵匠立即成了批斗對象。他頭上的“勞改釋放犯”的帽子,使得他的“單干”罪名格外嚴重。張鐵匠又一次站在生活的十字路口,但他已經(jīng)失去了選擇的自由。他迷惘、憤懣。但此時的張鐵匠已學會把憤懣壓在心底。他去大隊要求寫申請復婚的證明信。王木慶得知后來到張家小院對張鐵匠說,只要他王木慶還捧著公家的飯碗,鐵匠就休想跟臘月復婚,因為他不想在“社會關系”欄里填上一個“殺、關、管”的親屬。他現(xiàn)在是公社的委員,隨即給鐵匠戴上了“沒有改造好的壞分子”的帽子。
臘月和栓娃被王木慶接到公社院里住了,張銀鎖無法見到他們。不久,公社里傳出一特大新聞:王臘月嫁給了新近喪偶的夏社長了。如同一個霹靂落在頭頂,張鐵匠被這消息擊倒了。人們又傳說,臘月哭了三天三夜,終于從了夏謀。接著又說,臘月服帖地跟新郎官坐著拖拉機回老家當娘娘去了。鐵匠不信臘月會變心,但每個消息都刺著他的心。最后,香蘭嫂捎來了確鑿無疑的口信兒“忘了俺,把青龍溝的好妹子接回來吧!”神情麻木的張鐵匠,砸碎了風箱,把祖?zhèn)魑宕蔫F砧子扔到了地窖里。后來,他時常在夜闌人靜時出現(xiàn)在山野上,像夜游神似地四處闖蕩著,如同在尋找一件無法找到的東西。臘月和栓娃住進公社后院,聽說王木慶給銀鎖扣上“壞分子”的帽子,她發(fā)瘋似的撲向她的娘家哥。王木慶不還手而把早已辦好了的臘月與夏謀的結婚證掏出來,向妹妹宣布。新婚之夜,臘月不從夏謀,對他又打又罵。第二天,王木慶又威脅臘月說,如果不從夏謀,張銀鎖也不會有好日子過。從此,臘月便成了夏社長的夫人;王木慶也有了個體面的“社會關系”。苦難的歲月終于過去了,“五匠歸行”的政策使張鐵匠的爐火又升起了。他在鎮(zhèn)上的“小滿”會上出售“張家鐮”,人群中一女人哀怨而滿含期求的目光,使鐵匠的心又掀起了波瀾。這女人就是臘月。張鐵匠推著車回家的路上,臘月要向他解釋過去的一切,可鐵匠頭也不回走了。回到家,滿倉給他帶來一個小徒弟,這正是栓娃。見到兒子,鐵匠百感交集。當人們勸他把臘月接回來,他不答應。原來,有一件事讓張鐵匠不能忘懷。那是1974年的一天,兩個造反派來找張鐵匠打鐵。他一聽打鐵,便動心了。公社里的造反派分成了“保夏謀派”和“反夏謀派”,找鐵匠來的正是“反夏派”。他們讓鐵匠給他們打鐵槍頭。張鐵匠不干,便被綁起來,吊在大梁上。沒多久,他被放下并請去吃酒。席間“反夏派”頭頭告訴他,夏謀現(xiàn)在就在他手里關著,問他敢不敢打這個仇人。張鐵匠一聽夏謀就怒不可遏,借著酒就去了。他不知這是人家的借刀殺人之計。這時臘月突然跑來,發(fā)瘋般地阻止鐵匠打夏謀。他對著這個變心的女人啐了一口:“呸,不要臉的女人”,轉身跑了。這件事在鐵匠的心上留下了深深的傷痕。他不能原諒這個變心的女人。這時,一個當年的知情人把實情告訴了他。原來,臘月在偶然中得知造反派的詭計后,才拼命阻止鐵匠。經(jīng)過二十二年相思的折磨和痛苦的煎熬,張鐵匠和王臘月終于復婚,找到了原本屬于他們的幸福。
作品鑒賞 《張鐵匠的羅曼史》是張一弓繼《犯人李銅鐘的故事》之后,又一成功的鄉(xiāng)土小說。作品以“大躍進”到“文化大革命”幾十年的農(nóng)村生活為背景,描寫了張鐵匠屢遭打擊和陷害,與妻子臘月兩度結婚、離婚,一家人從肉體到精神都飽經(jīng)摧殘。直到十年動亂結束后,他們才得以破鏡重圓,開始了新的生活。作品有濃郁的鄉(xiāng)上氣息。通過張鐵匠一家悲歡離合的坎坷命運,向人們展現(xiàn)了這幾十年中國農(nóng)村所經(jīng)歷的風風雨雨,控訴了極“左”思潮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給人啟迪,發(fā)人深省。
作者善于巧妙地選取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事件,《犯人李銅鐘的故事》抓取的是犯人李銅鐘是怎樣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由一個大隊黨支部書記變成哄搶國家糧庫的首犯,歌頌了一名共產(chǎn)黨員高度的黨性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張鐵匠的羅曼史》,作者又抓取了張鐵匠和臘月兩度離散的生活事件。張鐵匠,原是張莊的小鐵匠,他在初級農(nóng)業(yè)社聯(lián)辦的水庫工地上,把王木匠做的木輪車,改造成了帶滾珠的鐵車軸和膠轱轆,氣得王木匠火冒三丈。而王木匠的女兒臘月卻把愛情的繡球投給了張鐵匠,他們度過最初的幸福時光,隨著兒子鐵栓的降世,小鐵匠也變成了大鐵匠,他的打鐵技藝也已更趨完善而純熟,使得“飛鐮張”的產(chǎn)品和鐵匠工藝學得到了新的豐富和發(fā)展,當馬橋區(qū)變成飲馬橋公社的時候,他擔任了公社農(nóng)具廠鐵工組組長。可隨著而來的“放衛(wèi)星”,也開始給張鐵匠一家蒙上一層不幸的黑影。張鐵匠為了保住“飛鐮張的字號”的名譽,遭到開除廠籍和大會批判。與此同時,臘月的哥哥王木慶也作為極“左”路線的幫兇,兇殘地陷害張鐵匠。逼迫臘月與張鐵匠離婚。3年后,張鐵匠回到家時,家已變成了荒蕪的小院,臘月帶著孩子到北山后,逃荒去了。在牛書記的支持下,張鐵匠又挑起了鐵擔挑子,找到臘月娘倆。可隨著割資本主義的尾巴,張鐵匠再受痛苦的打擊。臘月的哥哥硬逼臘月跟公社夏謀結婚,因為王木慶不能讓勞改犯,“摘帽右派”寫進他的社會關系欄目。張鐵匠又被戴上“沒有改造好的壞分子”的帽子。極“左”路線的錯誤改正后,張鐵匠才成為鐵匠棚的真正主人。他和臘月盡釋前嫌,破鏡重圓。這一事件,可以說是普通莊戶小院的生活故事。但是,他們離合的故事,不是自愿的,而是被社會的大氣候所左右。臘月的哥哥王木慶是極“左”路線的執(zhí)行者、幫兇。他無疑地是拆散臘月夫婦的直接兇手,致使張鐵匠和臘月從身體到精神飽受摧殘。這個故事也折射了那個時代普通的善良的民眾所受的摧殘,控訴了極“左”路線的罪行,同時也歌頌了人民的正直、善良,歌頌了他們不屈服“左”的壓力,追求人的生活。最后他們能破鏡重圓,也歌頌了人民的純樸、深厚的感情。
在結構上,采用時空回閃蒙太奇的表現(xiàn)手法,使得小說情節(jié)曲折復雜,扣人心弦。小說開篇先入人眼簾的是“一個女人哀怨而滿含乞求的目光”,首先設置懸念,隨后筆鋒一轉,從70年代末又跳回到50年代的水庫工地上,這樣前后交錯著進行,造成了跌宕急驟的氣勢和扣人心弦的藝術效果,讀者不能不跟著“女人哀怨而滿含乞求的目光”看下去。作品自始至終地帶領讀者跟隨著人物穿梭往返于過去和現(xiàn)在的不同時空中間,讀者的心也被作品人物的命運緊緊牽動著。讀張一弓的小說,大有回腸蕩氣、酣暢淋漓之感,這也正是作者的藝術功力之所在。
小說用飽含感情的語言敘述故事,充滿濃烈的感情色彩。人物語言富于醇厚的鄉(xiāng)土氣息。張一弓不愧為中國鄉(xiāng)土小說作家,他的筆確實牽動著中國農(nóng)民的命運。
上一篇:《廖輝英·油麻菜籽》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下一篇:《張一弓·犯人李銅鐘的故事》原文|主題|賞析|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