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王壽焚書》注釋,意譯與解說
王壽①負書而行,見徐馮于周涂②。馮曰:“事③者,為也。為生于時,知者無常事。書者,言也。言生于知,知者不藏書。今子何獨負之而行?”于是,王壽因焚其書而舞之。
——《韓非子·喻老》
【注釋】
①王壽:人名,當為一學者。②周涂:涂,同“途”。周涂: 四通八達的大道。③事: 作動詞用, 從事, 指行為。
【意譯】
王壽背著一大包書走路,在四通八達的大道上碰見了徐馮。徐馮說:“做事情,是人們的行為。人們的行為都是在適當的時機中產生的, 因此,智者沒有固定不變的行為。書本上所記載的,都是人們的言論。言論是由人們的智識而產生的,因此知者不藏書。現在,你為什么要背著書走路呢?”于是,王壽便燒了那些書, 并且高興地跳起舞來。
【解說】
作為法家代表人物的韓非,他的思想其實是以樸素的唯物主義為其基礎的。強調“法治”,反對“禮治”; 重視現世, 反對復古等等,都是他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具體顯現。在這則寓言中,主張從客觀現實生活中獲取知識,反對依賴書本,也是他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又一表現。在他看來,“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也就是說,治國的措施要根據社會的發展不斷變革,不能把“先王之道”奉為金科玉律。在這里, 既表現出韓非子積極進取、勇于創新的現世精神,但同時也流露出歷史虛無主義的傾向。人類歷史是一個不斷繼承與發展的過程。在這中間,書籍構成了人們認識歷史與現實之間的橋梁。沒有書籍,就沒有對以往經驗教訓的很好記錄;而不向書籍學習,也就不能去對前人知識、經驗有所繼承,在工作中會多走彎路。然而,對書籍的學習與接受,也只能是一個辯證的過程。如果事事都拘泥于書本,動不動就引經據典,那么也就失去了積極的創造精神。用這種觀點來檢驗王壽的行為,我們就會發現,他前后走了兩個極端。“盡信書,不如無書”, 但如果對書全然不信, 也一樣為害不淺。
【相關名言】
各種蠢事,在每天閱讀好書的影響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樣,漸漸溶化。
——法國·雨果
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命伴侶和導師。
——蘇聯·高爾基
上一篇:《侯方域·王子訓獐》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孟子·王良與嬖奚》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