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名作《紀弦·紀弦自選集》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作者簡介 紀弦,臺灣著名詩人,本名路逾。1913年4月27日,誕生于河北省清苑縣,祖籍陜西。少年時曾居住揚州多年,深愛瘦西湖之美景,遂以揚州為其心目中之故鄉。1933年畢業于蘇州美專。1936年東渡,歸國后,從事教育工作。1937年“八一三”滬戰爆發,全家流亡到了武漢,復經湘、黔、滇、越南而香港。迄珍珠港事變,太平洋戰爭起,香港淪陷,1942年重返上海,生活異常艱苦,全靠親友接濟。直到1945年抗戰勝利,被著名的圣芳濟中學聘為文史教員,這才安定下來。1948年離滬赴臺,執教于臺北成功中學。1974年春因病退休。1976年尾移民來美,常住加州。1929年就開始寫詩。早年以筆名路易士發表作品,與詩人戴望舒、徐遲等相友善。從前在大陸上,出過幾部詩集,編過幾種詩刊。到了臺灣之后,于1953年獨資創辦《現代詩》季刊,發動“新詩的再革命”運動;復于1956年組織“現代派”,提倡“新現代主義”,給詩壇以極其廣大而深遠之影響。1962年解散“現代派”,因其歷史任務已經完成。1964年《現代詩》停刊。1969年前往菲律賓,出席第一屆“世界詩人大會”,被舉為“中國杰出詩人”,獲金牌獎。紀弦的著作,已出版的詩集有《摘星的少年》(1929年)、《飲者詩鈔》(1943—1948年)、《檳榔樹》 甲集、乙集、丙集、丁集、戊集 (1949—1973年)等;散文集《小園小品》、《終南山下》、《園丁之歌》; 詩論集《紀弦詩論》、《新詩論集》、《紀弦論現代詩》等多種。
內容概要
檳榔樹: 我的同類
高高的檳榔樹。/如此單純而又神秘的檳榔樹。/和我同類的檳榔樹。/搖曳著的檳榔樹。/沉思著的檳榔樹。/使這海島的黃昏如一世界名畫的檳榔樹。/檳榔樹啊,你姿態美好地立著,/在生長你的土地上,從不把位置移動。/而我卻奔波復奔波,流浪復流浪,/拖著個修長的影子,沉重的影子,/從一個城市到一個城市,永無休止。/如今,且讓我靠著你的軀干,/坐在你的葉蔭下,吟哦詩章。/讓我放下我的行囊,/歇一會兒再走。/而在這多秋意的島上,/我懷鄉的調子,/總不免帶有一些兒凄涼。/颯颯,蕭蕭。/蕭蕭,颯颯。/我掩卷傾聽你的獨語,/而淚是徐徐地落下。/你的獨語,有如我的單純。你的獨語,有如我的神秘。/你在搖曳。你在沉思。/高高的檳榔樹,/啊啊,我的不旅行的同類,/你也是一個,一個寂寞的,寂寞的生物。
蠅尸
像一粒葡萄干,/被殘破的蜘蛛網粘在墻角落的蠅尸。/它靜止著,它安息了。/它的靈魂大概已經進入天國,/和上帝在一起了。/它那中空而干癟的軀殼,/已不若生前的丑惡和討厭。/它那失去了的前腳,/是因極度的掙扎而斷折的。/它那變色為枯黃的復眼,/已不再看得見什么。/它那成了單數而一半缺損的翅翼,/除了有風吹過是不復振動了。/而當一只初出世的小蜘蛛/悄悄地爬經它的身邊時,/啊,它竟是如此地顯得有一種標本的/它靜,尊嚴,和美。
未完成的杰作
你是一幅未完成的杰作; /當你開始有了些兒畫意/并給我以莫娜·里薩的感興時,/我已宣告擱筆。/ 因為你“溫柔的右手”/忽然長起了可怕的大麻風; /而劃破你“神秘的微笑”的/是一把狂人的小刀。
榕樹
因為園子太小,而榕樹太多了,/所以我買了一把鋸子。/葡萄酒那么殷紅的血啊,從我的傷處涌出來; /而他的血液卻是白色的,像牛乳。
番石榴的秩序
番石榴那么澀澀,酸酸,/又番石榴那么動人以“嚼”的念頭的/那種比一切過癮的不成熟感。/ 不甜。/但比水蜜桃那一類的來得實在/和經得起“咬”。/ 什么都隨風而逝了,不可挽回的! /只留下些澀澀之感,酸酸之感。/我乃展開一番石榴的世界,/構成一番石榴的秩序,/永遠是那么青青的,綠綠的,/在我的生命之巔峰,靈魂之深處。/ 我是在公園的灌木叢中摟著她吻了的,/然后在一家咖啡店里坐上七八個小時。/這使得五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加了花邊,/而戰爭的炮火居然為之沉寂。/ ……就這么著,故事忽告結束,/卻罰我寫了一輩子的詩; /而我的詩總是澀澀的,酸酸的,/給人以夠澀夠酸的番石榴感。
勛章
月亮是李白的勛章。/玫瑰是Rilke的勛章。/ 我的同時代人,/有掛著女人的三角褲或乳罩的; /也有掛著虛無主義之類的。/而我,沒得什么可掛的了。/ 我就掛它一枚/并不漂亮,/并不美麗,/而且一點也不香艷,/一點也不堂皇的/小小的螺絲釘吧。/ 因為我是一個零件,/我是一個零件小小的。
狼之獨步
我乃曠野里獨來獨往的一匹狼。/不是先知,沒有半個字的嘆息。/而恒以數聲悽厲已極之長嗥/搖撼彼空無一物之天地,/使天地戰栗如同發了瘧疾; /并刮起涼風颯颯的,颯颯颯颯的: /這就是一種過癮。
稀金屬
沒有故事。沒有場面和高潮。/沉默著又沉默著的/不是不表露的愛情,/不演奏的小梅奴哀特,/不跳的舞,不唱的戀歌之類; /而是一種禁止開采的稀金屬——/這一小塊的礦石都不許展示的。/ 整個埋藏量的神圣。
冬天的詩
木芙蓉的葉子,/一片片地黃落: /颯颯,/蕭蕭,/寒流下。/我也是屬于落葉喬木之一種,/從不作常青樹狀。
作品鑒賞 紀弦是臺灣現代詩的開創者和旗手。他從十六歲開始寫詩,已經超過一個“甲子”,被譽為詩壇的長青樹,迄今仍在不斷寫詩,而且富于活力。他的題材多種多樣,他的手法千變萬化。他慣常使用寫實的和象征的手法,有時也運用構成的、抽象的和超現實的技巧,而尤其擅長相對論的表現方法。他的文字和語法,一定也不艱深晦澀,既朦朧,亦明朗,但是讀來很有味道。他的風格是:陽剛里含有陰柔,陰柔里含有陽剛;冷靜里藏著狂熱,狂熱里藏著冷靜。他的風格是獨自的,他的境界是獨到的,他的藝術是獨創的。“當我的與眾不同/成為一種時髦/而眾人都和我差不多了時,/我便不再唱這只歌了”。紀弦的創作和詩論,都強調對于傳統的革新。他提出:一切傳統詩都是抒情的,邏輯的,然而現代詩是情緒的放逐,邏輯的否定。他曾經說不僅不許情緒浮出于詩的表面,抑且不許它沉淀于詩的底層,這是一種終身的流刑,把情緒流放到散文的沙漠地帶去,用散文來抒情吧。詩根本不以喚起情緒上的共鳴為目的,但仍然以情緒為創作的原動力。傳統詩以“詩情”為本質,現代詩以“詩想”為本質。傳統詩即景生情,是被動的傳達,現代詩我思我在,是主動的表現。現代詩否定邏輯,而代之以秩序。不反映,不再現,不說明,而要錯綜時空,合一物我,變動萬有之位置,交換一切之價值,分裂,重組,至于構成一個未有的境界。這樣的詩不可只憑普通常識來加以解釋,因為它是超邏輯的存在。當你習慣于這秩序的美,構想的真,然后你就會對傳統詩感到平凡、膚淺、不夠味和不過癮了。現代詩的世界是一個秩序的世界,傳統詩的世界是一個邏輯的世界。從邏輯到秩序,這就是詩的進化。紀弦有五本詩集都命名為《檳榔樹》,我想他對于《檳榔樹: 我的同類》這首詩是很喜愛的。通過對檳榔樹的抒寫,紀弦發現自己是單純、神秘、沉思和寂寞的。這詩直抒胸臆的口吻,賦予它親切自然質樸深情的風格。《蠅尸》體現出詩人高超的觀察和在觀察中感受的藝術才能。通常的人對蠅尸是不屑一顧的,而詩人在這里化丑為美。通過蠅尸,詩人抒寫了一切丑惡討厭的東西死亡之后,人們對它態度的變化:“已不若生前的丑惡和討厭”,以至于逐步變得可以完全從審美的角度去觀照了:“啊,它竟是如此地顯得有一種標本的/寧靜,尊嚴,和美”。《冬天的詩》是一首合乎“邏輯”的詩,其表現手法不算很新,但有其聲調之美,是可以朗誦的。第一節寫景,第二節寫情:一種人生態度之顯示:順乎自然,率性而行之。《未完成的杰作》既“秩序化”了,而又“合乎邏輯”,但缺少音樂性,無法朗誦。當然,詩的內容,是夠你想的了。《莫娜·里薩》乃文藝復興三杰之一的達芬奇的杰作,詩人一向很欣賞。紀弦年少時,本來是學畫的。《稀金屬》是一首重“組織”,講“秩序”的詩,足以當一首“現代詩”之稱而無愧了。不過,文字上的音樂性很缺少,不能朗誦。“而是一種禁止開采的稀金屬——/連一小塊的礦石都不許展示的//整個埋藏量的神圣”,那究竟是什么?既非愛情,亦非戀歌,你去想吧!《榕樹》的藝術構思,若有神助,主人的愛心在這里得到帶有哲理意味的表現。《番石榴的秩序》在內容上或許與《未完成的杰作》有些聯系。番石榴的秩序是展開一番石榴的世界構成的,澀、酸、青、綠,動人以“嚼”的念頭,經得起“咬”。《勛章》極富于奇異的想象,太精彩,也諷刺得太痛快了,然而又十分婉轉,而且很有詩味。這詩也是轉化非常成功。紀弦說他只掛一枚小小螺絲釘,作為自己的象征,這是很真實的。他雖然為臺灣并從而為中國新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建樹,然而他卻“功名”很淡漠,正如《狼之獨步》所寫:他悽厲長嗥,搖撼天地,只是一種過癮,換句話說是生命的完成。
上一篇:《簡政珍·歷史的騷味》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下一篇:《綠原·另一支歌》原文|主題|賞析|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