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名作《李季·難忘的春天》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作者簡介 李季,當代詩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河南省唐河縣的一個農民家庭。念了半年初中,于1938年奔赴陜北參加革命,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后,1939年7月至1942年9月,在太行山敵后根據地任八路軍游擊隊連指導員、聯絡參謀。1949年參加第一次全國文代會,調任中南文聯編輯出版部部長,創辦和主編《長江文藝》月刊。1955年任中國作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副主任。1962年任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人民文學》副主編,直至1966年。1976年調任《詩刊》主編。1978年任《人民文學》主編。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黨組副書記。李季的主要代表作有:長篇敘事詩《王貴與李香香》、《石油之歌》、《鉆井隊長的故事》; 短篇小說《馬蘭集》,以及《有一個李文元》、《鄉音》等散文和短篇小說,并為電影《啊,搖籃》譜寫了歌詞。
內容概要
致柴達木的少男少女們
為了從千百公尺的地層深處,/發掘出來的海河似的黑金; /為了在那獸跡罕到的地方,/建設起了一座座帳篷城鎮; 為了那日日夜夜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勞動,/給我們青年一代爭來的榮譽; /為了那一座座井架和永不停歇的歌聲; /使春天在荒涼的柴達木四季長存; 為了你們從千里外送給我的禮物,/——那一小箱噴香的石油樣品; /為了向你們表示我/——一個曾經是你們同行的感激,/敬禮呵,/柴達木的少男少女們! 不是在年初歲尾的時候,/我才像一個游子想念起家人; /每一次見到“玉門”、“柴達木”這幾個字,/我都沒有辦法按捺住這顆激動的心。羞于在人們面前承認是你們的同行,/怕的是我這個蹩腳的同行玷辱了你們。/回玉門,回柴達木去吧,/這念頭哪一天不煎熬著我的心。不是想去分享你們的光榮,/只是想在我們壯麗的事業中,/獻上我的小小的一份,/一粒沙子般的微不足道的勞動。今天是一九五七年元旦新春,/節日里分外想念在盆地里的你們。/請接受我一千倍的期望、感激吧,/祖國的驕傲——我的親人們!
這兒永遠是春天
用不著踏破鐵鞋跑向天邊,/天涯海角就在你的眼前。/再不要憂心春要離開人間,/這兒一年四季都是春天。春風長年吹拂大地,/山野間無處不是萬紫千紅。/算起來,就是缺少嚴寒、雪花,/還有飄零的落葉和它的友伴——秋風。這兒的樹葉最綠,最青,/這兒的鮮花最香,最紅,/這兒的天空藍得透亮,/生活在這兒的人呀最年輕。
江南草
菊花怒放的秋天,/我第一次來到了江南。雖然我來也匆匆,去又忙忙,/但你的美麗卻一千倍地超過了我的想象。望著你那花團錦繡的城市,/最美麗的畫卷都失去了顏色; 漫步在風光明媚的水鄉,/就是傳誦千古的絕吟也顯得蒼白。你的美麗使我感到羞愧: /詞囊里竟找不到一個形容你的詞藻。人們說: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天堂只不過是人們按照你的模樣編織的幻想。我知道秋日里還不能顯出你的神奇美妙,/我見到的也只是你那千里花香中的一棵草。可是,我就要回去了,/我就要帶著這片草葉回去了。我要把這片草葉帶到沙漠上,/我要把這片草葉帶回我的家鄉。我要把它種在戈壁灘上,/我還要對我的鄉親們這樣講: “用我們的汗水灌澆它吧,/讓我們的大戈壁也變得像江南一樣!”
玉門春
三年沒回礦,/油礦大變樣。/山野井架密如林,/火車通到礦區大門上。沿著雙馬路,/走到八卦房。/棵棵楊樹都長大,/排排舊房添新房。黑夜上東崗,/燈火更輝煌。/千扇窗前不眠人,/萬盞照在井架上。出了檢查站,/一片新氣象。/新市區外火車站,/石油城伸展到戈壁上。來到鴨兒峽,/井架遍山崗。/鉆機響聲震山野,/人人都為躍起忙。進了石油溝,/風雪把路擋。/頭戴鋁盔的采油工,/安詳地守在油井旁。路過白楊河,/狂歡歌聲響。/又找到一個新油田,/白楊樹下石油香。三年沒回礦,/回礦如回家。/家里人都說礦上氣候年年暖,/風沙也沒有前幾年那樣大。回礦如回家,/家鄉變化多。/人人見面都問我: /變得最快的是什么? 不是氣候年年暖,/不是市區大發展; /飛躍前進干勁足,/人人心里是春天。采油煉油大發展,/井架擺滿祁連山。/一年找一個新油田,/春天永駐玉門關。
作品鑒賞 詩集《難忘的春天》選輯了李季從1949年到1958年間所作的一百首詩。李季的成名作是在新文學史上享有盛名的《王貴與李香香》,這是1946年發表的長篇敘事詩,用民歌體信天游的形式寫成。但是,李季說他那時還不懂得一個寫詩的人,應該怎樣工作。1949年冬天起,他才開始比較經常地寫詩,而這本《難忘的春天》正好留下了他10年來的腳印。在10年的時間里,李季在詩的語言、形式方面,作了好些探索、嘗試。探索的前提是:文藝是戰斗的武器,應當把它磨得更鋒利些;探索的總方向是:怎樣使詩為廣大工農兵群眾所易于接受,樂于接受,以便更好地為他們服務。一開始他用民歌體寫,解放初期他又試圖以民歌為基調,吸收口語來寫,較多地采用了易于表達復雜思想感情的四行體。與此同時,他又嘗試以民歌的基調,廣泛采用傳統詩詞和新詩的表現手法來寫長詩。1952年他到玉門油礦之后,他在用已經唱慣了的調子歌唱工人的生活方面,又作了新的嘗試。到玉門油礦之后,他致力于提煉“黑色的瓊漿”——石油中的詩意。李季說他的心被一種瑰麗的事業和從事這一事業的人們所吸引著。李季的詩,不以才氣、想象和構思取勝,他寫得樸素,有時確會使人感到他所說的 “笨拙”,但感情深沉真摯,注意從生活中提煉具有特征的細節和事件作為表達感情的支柱,并從對生活長期體驗、長期積累的基礎上進行藝術概括。《致柴達木的少男少女們》是詩人收到寄自柴達木的一小箱石油樣品之后的抒情,這抒情是直接的、傾吐似的和真摯的,猶如一封熱切的書信,語言的錘煉功夫尤其在第一、二節表現出來。這種表達方式,是當時的李季所理解的詩歌貼近生活的方式。《這兒永遠是春天》抒寫詩人在花城廣州的感受,除了對于春花春風的贊辭,最有意思的是這兩行詩:“算起來,就是缺少嚴寒、雪花,/還有飄零的落葉和它的友伴——秋風”。作者還是留戀北國玉門的嚴寒、雪花,因為那兒人可以得到磨練;相比之下,廣州似乎美麗溫暖得讓人不安。這樣的詩不是任何一位詩人都能寫出來的。《江南草》寫初到江南的感受:“你的美麗使我感到羞愧: /詞囊里竟找不到一個形容你的詞匯”。感慨之余,詩人要把一片草葉帶回沙漠,用勞動使戈壁變江南。這就是李季當時所理解的詩的現實主義。這樣的詩是很有現實的感召力量的。《玉門春》寫玉門的變化。在這里,作者逼真地描述玉門每個地方的變化,每一處都令人向往。在結構上很有層次:先說這處那處的變化,再說變化的原因,最后說希望。重要的是,作者確實把那熱氣騰騰的時代氣氛寫出來了,感情很飽滿。從句式上說,基本上是從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變化而來,凝練而音調鏗鏘,讀起來和諧而韻味深長。李季早期寫農民的時候,使用了民歌體;后來寫工人,改為主要用四行新詩體,同時吸取民歌、古典詩詞的長處。這樣看來,每一種形式確實與它的反映對象和讀者接受有關聯。在《難忘的春天》這本詩集之后,李季還寫了經過長期醞釀的長詩三部曲《楊高傳》。在這里,楊高、端陽的形象塑造比較成功,時代風貌、三邊風光、大戈壁景象,構成了生動背景。第二部端陽對前方的楊高的思念,以及她風雪中追趕楊高的幾章,寫得感情濃冽酣暢,是精彩部分。缺點是事件情節的敘述交代過多,楊高的多次折磨考驗,在人物思想性格的挖掘上缺乏進展。在形式上,嘗試把七言體民歌與北方民間說唱形式(如鼓詞) 結合起來,目的在便于說唱,易于為群眾所接受。
上一篇:《李存葆·山中,那十九座墳塋》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下一篇:《李小雨·紅紗巾》原文|主題|賞析|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