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名作《張潔·愛,是不能忘記的》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作者簡介 原籍遼寧撫順,1937年出生于北京,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過著貧苦而孤獨的流浪生活。1956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學統計學,畢業后到第一機械工業部工作。1978年發表處女作《從森林里來的孩子》,作品講述了一個音樂家在“文革”中身受迫害卻依然堅持真理、熱愛藝術的故事,該篇獲1979年度全國短篇小說獎,翌年《誰生活的更美好》又獲此項獎。1980年調到北京電影制片廠文學部任編劇,1982年成為中國作家協會北京分會專業作家。探索當代知識婦女的命運是她創作的一個重要內容,短篇小說《愛,是不能忘記的》及中篇小說《方舟》、《祖母綠》、《七巧板》是這方面的代表作。經濟改革則是她前期創作的另一個熱點,1981年她創作了新時期第一部反映工業經濟改革的長篇小說《沉重的翅膀》深刻地表現了改革過程中的斗爭,作品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至今已有十二種外文譯本。張潔的前期創作幾乎都是對社會和人的心靈的探索,她為多年來所失去的人性中美好的東西而不安,她矢意透過平凡的事物,尋出那種不平凡的美的所在。1986年以《他有什么病》為標志創作風格和題材有所變化,往往以虛幻、荒誕的藝術場景和辛辣犀利的語言鞭笞社會弊端及丑陋的國民性。1989年起任中國作家協會北京分會副主席職務,1989年5月曾到美國康州威斯林大學當客座教授一年,講授中國當代文學。1989年9月獲意大利馬拉巴特文學獎。
內容概要 《愛,是不能忘記的》通過一個名叫珊珊的30來歲未婚女青年對已故母親的回憶揭開了鐘雨與老干部“有情人難成眷屬”的悲劇。鐘雨年輕時遇人不淑而離婚,離婚后她帶著女兒珊珊過了20多年的獨身生活。她雖不漂亮,卻幽雅,淡泊,像一幅淡墨的山水畫;而且她是一個文章寫得很美的作家。在這漫長的20多年中,她與一位老干部深深相愛,這位老干部30年代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時,一位老工人為了掩護他而被捕犧牲,撇下了無依無靠的妻子和女兒。出于道義和責任,他毫不猶豫地娶了那位姑娘,幾十年來風風雨雨,他們可以說是患難夫妻。50年代“他”在鐘雨的機關里任領導職務,“他”以強大的精神力量引動了鐘雨的心,他們開始認識并遙遙相愛——他們連一次手都沒有握過,他們一生呆在一起的時間不超過24小時,但是,為了看一眼“他”乘的那輛小車,或從汽車的后窗里看一眼“他”的后腦勺,她曾煞費苦心地計算過他上下班可以經過那條馬路的時間; 每當他在臺上作報告,逢他咳嗽得講不下去,她就會揪心地痛苦;每當她寫東西寫得疲倦了的時候,她還會沿著家里窗后的那條小路踱來踱去——那是他們唯一一次一起走過的小路——她是到那兒與“他”的靈魂相會去了。“他”呢?每天都從小車的小窗里,眼巴巴地瞧著自行車道上流水一樣的自行車,擔心著鐘雨那輛自行車的閘靈不靈;逢到不開會的夜晚,他會不坐小車費許多周折來到鐘雨家附近,不過是為了這么走一趟; 在百忙中他注意著各種報刊,為的是看一看有沒有鐘雨發表的作品?!八痹退惶锥邇缘钠踉X夫小說選集,不論她去哪兒出差,她必得帶上那二十七本中的一本,并且從不讓女兒碰這套書,有時她會坐在書櫥跟前瞧著那套契訶夫小說選集出神,偶爾讓女兒撞見,便會羞紅了臉;每每鐘雨從外地出差回來,從不讓女兒去車站接她,愿意自己孤零零地站在月臺上,享受“他”去接她的那種幻覺;鐘雨去世后,留下了一本題著“愛,是不能忘記的”筆記本,這本既不像小說,也不像札記,又不像書信和日記的筆記是她20多年來與“他”的傾心對話。他們的精神明明日日夜夜都在一起,就像一對恩愛夫妻,然而為了不傷害“他”的妻子,他們相約:“讓我們互相忘記”?!八痹凇拔幕蟾锩敝兴烙诜敲?,當時鐘雨也因為寫文章而受著很厲害的沖擊,從鐘雨那沾滿淚痕的紙頁上可以看出,“他”被整得相當慘,卻始終堅強如鋼。她既不是“他”的親眷又不是生前友好,也沒有權利去向任何人質詢,不能知道“他”的下落,更談不上最后看“他”一眼。她堅信“他”是被殺害的、最優秀中間的一個?!八彼烙?969年冬天,鐘雨靈性里的一部分也隨之而去了。那時剛近50的鐘雨一下子頭發全白了,而且,她的手臂上還纏上了一道黑紗,雖然那時她的處境很難,并為此挨了一頓批斗,說她堅持四舊,并讓她交代這是為了誰?在鐘雨彌留人世之際,她寫道:“現在我卻希冀著天國,倘若真有所謂天國,我知道,你一定在那里等待著我。我就要到那里去和你相會,我們將永遠在一起,再也不會分離。再也不必怕影響另一個人的生活而割舍我們自己?!痹谒袑⒕湍镜囊惶?,依然愛得這么沉重,依然愛得那么鏤骨銘心。珊珊認為這簡直不是愛,而是一種疾痛,或是比死亡更強大的一種力量,假如世界上真有所謂不朽的愛,這也就是極限了。每當珊珊看著這些題著“愛,是不能忘記的”筆記本時,就不能抑制住自己的眼淚,仿佛遭了這凄涼而悲慘的愛情的是她自己,她認為,這要不是大悲劇就是大笑話,別管它多么美,多么動人,我可不愿意重復它!最后,作家向人們呼吁道:如果我們都能夠互相等待,而不糊里糊涂地結婚,我們會免去多少這樣的悲劇喲!
作品鑒賞 《愛,是不能忘記的》是新時期最早正面表現愛情題材的作品之一,它是張潔前期的代表作。小說揭示了婚姻必須以愛情為基礎,否則,遲早會給人們帶來痛苦。小說提出了婚姻與愛情的關系這樣一個長久影響著人類生活的社會問題,由于婚姻與愛情的離異,使得世上多少人處于愛其所不愛、不得其所愛、而又不能忘其所愛的痛苦之中。小說中的男女主人公在一生中一邊嘗著各自不成熟的婚姻苦果,一邊又都沉入到不能實現而又不能忘卻的愛的痛苦之中。小說的中心是一顆被不能忘記的愛煎熬著的女性心靈的搏動,在愛的追求與不可擺脫的現存道德規范的二者矛盾中痛苦呻吟。作者透過藝術形象的塑造,表達了自己對婚姻與愛的觀念,對理想的愛情的追求。小說筆致優雅、流暢,風格深沉委婉,整篇小說宛如一部扣人心弦的散文詩。作品發表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當時人們的思維尚停留在新與舊的交界處,因而這篇小說給許多人帶來的震撼是可想而知的,一時間它在讀者和評論界引起熱烈的反響和爭論。首先,老作家黃秋耘在1980年第1期《文藝報》上發表《關于張潔作品斷想》一文指出: 《愛,是不能忘記的》并不是一般的愛情故事,它所寫的是人類在感情生活上一種難以彌補的缺陷,作者企圖探討和提出的,并不是什么戀愛觀的問題,而是社會學的問題,它能讓我們思索一下:為什么我們的道德、法律、輿論、社會風習等等加于我們身上和心靈上的枷鎖是那么多,把我們自己束縛得那么痛苦?而這當中又究竟有多少合理的成分?等到什么時候,人們才有可能按照自己的理想和意愿去安排自己的生活? 《北京文藝》1980年第2期刊載謝冕、陳素琰《在新的生活中思考》則充分肯定了這篇小說,該文認為:現今社會中沒有愛情而只有金錢與權勢的婚姻的泛濫,引起了作家的憂慮。該文贊揚張潔執拗地宣傳一種似乎是“傻里傻氣”的愛,它超越了婚姻,但卻是真正的愛,這是一個嚴肅的命題,而且,凡是從生活實際出發,走在生活前面思考的努力,都應得到支持。1980年第5期的《文藝報》推出了著名評論家李希凡《“倘若真的有這樣的天國……”》和 《光明日報》1980年5月14日上發表的肖林《試談〈愛,是不能忘記的〉格調問題》兩文對這篇小說持否定意見,引起文壇嘩然。李文指出,被作者表現為給男女主人公帶來愛情痛苦的傳統道德標準,不僅不是我們社會在人類情感生活上所造成的難以彌補的缺陷,而且是真正的無產階級戰士必應具備的精神道德和思想情感境界。再說,老干部和他的妻子既然生活得那么“和睦、融洽”,能說相互間沒有愛情嗎?可是,忽然有人來“呼喚”他的“愛情”了,他本來也可以用鐘雨這樣的知識婦女來代替那工人的女兒,可他卻考慮到不能這樣背棄患難夫妻,而寧愿痛苦地割舍自己的愛情。這樣的道德就是“精神枷鎖”嗎?就是沒有“合理的成分”嗎?與其觀點相近的肖文則認為,這篇小說格調不高,在思想上存在弱點,離開充滿濃厚的抒情氣息的語言外殼,小說的思想本質是極為貧弱和渺小的,我們應該警惕和剔除小資產階級思想和情調的浸染。李、肖兩文發表后,引起了另外一些批評家和讀者的反批評,讀者中也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有的認為作者對所謂“天國”的希冀乃是對人間悲劇的質疑和批判,寫上一輩人是為了促進新一代的思考。希望年輕人擺脫舊習俗、舊意識的影響,正確處理婚姻與愛情的關系。絕大部分讀者和評論者對鐘雨和老干部懷有深切的同情,認為這兩個人物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和積極的進步意義,但也有的讀者認為,作品宣揚男人背棄妻子另覓新歡,女人企圖占有有婦之夫,這種凌辱社會道德的曖昧關系是今天一代青年所不齒的。鐘雨和老干部的愛,是應該忘記的。并向作者提出質問:到底要把我們青年引導到什么道路上去呢?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再也不會糾纏于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是否道德了,越來越多的人肯定它是人類更上一層樓的對更高境界的追求。張潔自己曾說:“這不是愛情小說,而是一篇探索社會學問題的小說?!蓖趺梢舱J為,小說寫的是“人的感情,人的心靈中的追求、希冀、向往、缺憾、懊悔和比死還強烈的幸福與痛苦。”這些話都能幫助我們更深切更公允地理解和把握這篇小說的主題及它對文壇的影響。
上一篇:《張潔·沉重的翅膀》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下一篇:《張潔·祖母綠》原文|主題|賞析|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