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忠在梁斌一九五七年所著長篇小說《紅旗譜》的英雄譜系中,是最具藝術光彩的典型形象。他是在中國從舊民主主義革命轉向新民主主義革命這個特殊的歷史環境中,在洶涌澎湃的大革命潮流中,由一個“慷慨悲歌之士”逐步成長為一個無產階級堅強戰士的農民英雄。
朱老忠是冀中平原上的普通農民,他家與地主馮蘭池有世代冤仇。父親朱老鞏為反對馮蘭池砸鐘滅口、霸占官產而大鬧柳樹林,結果被逼得家破人亡、吐血而死。為了活命,朱老忠小小年紀就背井離鄉闖關東。他在長白山上挖過參,在黑河里打過魚,在海蘭泡淘過金……歷盡千辛萬苦,才落下幾個錢,娶妻生子,組成一戶人家。然而,每當他想起家鄉, “心上就像轆轤一樣攪動不安”。血海深仇未報,他難以咽下這口氣。熬過三十年艱難歲月,他終于攜妻帶子回到家鄉鎖井鎮,開始了艱苦、曲折的斗爭生涯。在黨領導的農民革命運動中,他逐步成長起來了……
在作家筆下,朱老忠的性格具有兩個最顯著的特征:其一是強烈的階級愛憎情感和有勇有謀、既堅且韌的斗爭精神。這一特征既是從他所屬的階級和其父輩的斗爭經歷中繼承過來的,又是在近三十年闖蕩江湖的歲月中磨煉出來的。他從小就受到父輩那種豪爽正直、剛毅不屈的斗爭精神的熏陶,父親朱老恐同地主豪紳的英勇斗爭及其悲慘結局,在他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反抗和仇恨的火種,成為推動他走上革命道路的一種內在力量。而他走南闖北、下關東的人生閱歷,又使他獲得了對社會現實、對階級敵人的深刻認識,因此比一般農民更有膽識、有謀略、有遠見,更懂得斗爭的策略和方式,性格也更深沉、堅韌。父輩的教訓和生活的經歷使他意識到:要復仇,要推翻地主階級的統治,靠單槍匹馬的硬拼是不行的。在沒有接觸共產黨之前,盡管他對究竟該走什么樣的道路還不太清楚,但他能把仇恨深深埋在心里,等待和尋找時機;必要時,還能作暫時的退讓和犧牲。 “出水才看兩腿泥”這句口頭語,既包含著他對斗爭的長期性和對被壓迫者潛在力量的清醒認識,也凝聚著他對前途、對未來的必勝信念,以及對地主階級力量的輕視。正因為如此,所以他從馮蘭池企圖霸占脯紅鳥的事情中,想到“別看事由小,可能引出一場大事來”;教孩子們“一個個要拿心記”, “從長里想”。當他心愛的兒子大貴被馮蘭池唆使軍閥部隊抓了壯丁時,他又極力克制住自己的沖動,想到要把運濤和大貴培養成“一文一武”的人才,便忍痛讓大貴“去捋槍桿子”。當他得悉運濤遇到了賈湘農,并猜測其是共產黨時,朱老忠暢亮地笑著說: “共產黨?我在關東的時候,就聽得人們講道過,蘇聯列寧領導無產階級掌政,打倒資本家和地主,工人和農民翻起身來,如今也到了咱的腳下。你要是撲摸到這個靠山,咱受苦人一輩子算是有前程了!”并鼓勵運濤大膽放心地去找共產黨。這種可貴的遠見卓識,是那些始終固守在一塊土地上,目光短淺,具有濃厚小農意識的普通農民所無法具有的。
其二,慷慨俠義、豪爽直率,講義氣、重團結,則是朱老忠另一個突出的性格特征。他總是“為朋友兩肋插刀”,救危扶困、舍己為人。在他身上,既洋溢著歷史上那些俠肝義膽式的英雄豪氣,也集聚著勞動人民正直無私、義重如山的精神品格。作家注重從各個方面,特別是通過他和嚴志和一家及其他階級兄弟的親密關系,生動、形象地展示出這種性格特征。大凡涉及到窮苦朋友利益的事,朱老忠就忍不住要插手幫助,甚至傾家蕩產也在所不辭。當運濤被捕入獄后,嚴志和為了籌集探監路費,忍痛賣掉了全家的命根子一二畝“寶地”,自己也因此病倒在床上;嚴家老奶奶因經受不住打擊而被活活氣死。面對這種情況,朱老忠毫不遲疑地分擔了嚴家的災難和痛苦。他替嚴志和給老奶奶辦理喪事;又冒著風險,長途跋涉去濟南探監;臨行前,他對嚴志和、濤他娘和運濤未婚妻春蘭逐一叮囑,把一切都安排得妥貼周詳。沁人肺腑的言語、肝膽照人的舉動,充分顯示出他對階級兄弟的赤膽忠心、情深似海。朱老忠的這種優良品質,在反“割頭稅”和二師學潮的斗爭中,又升華到一個新的境界,即沖破了個人朋友之間的狹隘界限,擴展到對被壓迫者和廣大勞苦群眾的階級友愛。
此外,作家還注意通過一些細節來顯示朱老忠性格的其他側面,以使其形象更加豐滿傳神。雖然朱老忠的性格集中體現了中國農民英雄傳統的優秀品質,但在沒有與新時代的革命精神結合之前,其局限性也很明顯。作家以嚴峻的現實主義筆觸,較真實地描繪了朱老忠在沒有找到新的斗爭道路時處處感到困惑和力量的不足,也表現了他內心的一些苦悶情緒。當他懷著報仇雪恨的決心從關東回到家鄉時,眼見嚴志和等眾鄉親仍深受馮蘭池的欺壓,過著十分凄苦的生活;朱老明等二十八家與馮蘭池“對簿公堂”打官司,也輸了,朱老明為此把房屋土地都賣完了。出路究竟在哪里?朱老忠一時也理不出頭緒,難以回答窮兄弟的疑問,思想情緒也曾有過起伏波動: “知道是這個樣子,倒不如老死在關東,眼不見為凈,也就算了!”但又想到: “在關東有在關東的困難,天下老鴉一般黑!闖吧,出水才看兩腿泥!”這樣的心理描寫,較真實地反映了他接觸共產黨之前的思想狀態。當然,在朱老忠這樣立志推翻地主階級反動統治的先進農民心中,有著接受馬列主義思想的基礎;當他一旦找到了革命的真理,認清了前進的方向,那種反壓迫、求解放的思想,就會迅速轉化為勇敢、果斷的實際行動。我們從他得知運濤找到共產黨時的欣喜心情,可以看到他的新思想最初閃出的火花;在黨領導的反“割頭稅”的斗爭中,他冒著危險,始終站在最前列,并發出了“沒有共產黨的領導,要想打倒馮老蘭,是萬萬不可能”的肺腑之言,表明無產階級的革命思想已在他心中扎下了根。這時,他那“出水才看兩腿泥”的堅韌性格和“為朋友兩肋插刀”的俠義精神,就有了新的涵義,顯示出一個革命戰士的堅強信念和英雄氣概。在保定二師學潮中,他出生入死,給學生送糧;二師學潮失敗后,他又英勇機智地救出了學生運動的領導人張嘉慶;當嚴志和面對敵人的瘋狂屠殺和囂張氣焰,流露出悲觀失望的情緒時,他又及時給予勸慰和開導,使嚴志和能看清前途、堅定信心。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朱老忠的性格發展歷程,充分顯示了中國農民英雄向無產階級先鋒戰士方向轉化、成長的歷史趨向。他所走過的道路,既是舊時代中國農民自發反抗道路的一個終結,也是新時代黨領導的中國革命農民自覺革命道路的一個新的開端。朱老忠形象的出現,是我國當代文學的一個寶貴收獲,也標志著我國當代文學在塑造農民形象上所取得的新進展。
上一篇:《張飛》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
下一篇:《朱自冶》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