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冶是陸文夫一九八三年中篇小說《美食家》中的人物。
朱自冶在蘇州擁有父親留下的偌大家私。父親是很精明的房地產商人,在上海開房地產交易所??箲鸪?,一顆炸彈落在上海他家的屋頂,全家只有朱自冶因到蘇州外婆家吃喜酒才幸存一命,從此朱自冶繼承遺產,成了房屋資本家。可他對營造建木和經營管理一竅不通,“連自家究竟有多少房屋,坐落在哪里,都是稀里糊涂的”,收房錢也都委托經紀人代勞。
這樣一個不學無術,靠遺產過日子的寄生物對于“吃”,對于烹飪卻有著豐富的知識和超人的經驗。如同有人以追求財富、有人以熱衷名利為人生目的,朱自冶全部生活內容的熱情指向是“吃”。他“好吃成精”,每天擦黑起身趕到“朱鴻興”吃“頭湯面”,隨即又到閶門石樓蹲茶樓,和聚集在一起的吃友回味昨天的美食,評論得失。中午又和吃友們浩浩蕩蕩地或開到“新聚豐”,或去“義昌?!薄绾髣t進澡堂,消化那一頓豐盛的筵席。晚上讓房客的兒子高小庭替他買好蝦子鲞魚、糟鵝、野味等小吃,上酒店開懷暢飲,一醉之后可呼呼大睡。天天如此,年年如此,辛辛苦苦,風雨無阻地“從天上吃到地下,從河里吃到海里”,對于吃的藝術進行了實際鍛煉,味覺官能由于不斷使用而更加完善,竟然具備品評千分之一的差別。蘇州的名菜名點使他滿足、陶醉。有了美食他可不貪女色,不思治家,快三十歲的人還是一個光棍。蘇州的名菜館由于朱自冶們的頻頻光顧而增色生輝、名揚四海。朱自冶作為一個有錢的吃客,一個有精致鑒賞力的美食家受到社會的尊重。
解放后,那些五毒俱全的資本家、地痞流氓遭到了鎮壓,而朱自冶除了有吃的嗜好外,別無其它惡習,故幾次運動均未擦到他的皮。而經濟政策的正確、飯店茶館生意的興隆,使朱自冶照舊可以積極地吃,并且因少了流氓強盜的襲擊,他感到比舊社會更自由,于是逢人便說“共產黨好”。
可好景不長,因那知足的文化心理作祟,一些名菜館在“大眾化”、“為工農兵服務”口號下,取消了傳統特色名菜。失去了美食的朱自冶一下感到生活失去了生氣和意趣, “每吃一頓飯便是一陣懊喪,一陣痛苦,一陣陣胃里難過”。他氣急敗壞地對著當了飯店經理的高小庭說: “你們把蘇州名菜弄得一塌糊涂”, “你們對不起蘇州”。雖是社會主義干部,但仍奉行封建主義“君子謀道不謀食”,“存天理,滅人欲”的高小庭怎能覺悟到“吃”也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文化,他把朱自冶的意見視作資產階級的進攻而予以嚴厲駁斥。對飯店的失望,使朱自冶開始隱退。那些茶館、飯店不再見到他的蹤跡,朱自冶躲進了住家東面五十四號石庫門號,與當年社交界極有名的會唱戲、會燒菜的政客姨太太孔碧霞結識。孔碧霞丈夫臨解放時逃往香港,撇下了孔碧霞母女,孔生活頗為拮據,也只能俯就這位過去根本不屑一顧的美食家。從此朱自冶又加入蘇州菜的另一個體系,那是有別于飯店菜館的家庭式的烹調藝術,是高度物質文明和文化素養的結晶。朱自冶和孔碧霞,一個會吃,一個會燒,兩人由同吃而同居,由同居而宣布結婚,過上了銷魂的日子。
五十年代經濟政策小小的失誤尚未影響到朱自冶的吃客生涯,接踵而來的大躍進、困難時期和“文化大革命”卻使他遭了難,他非但得不到美食,連填飽肚子都成了問題。饑不擇食的朱自冶不得不乞求高小庭幫助,深夜推車買南瓜充饑。因吃發生困難又與孔碧霞爭吵分食,最后兩人不得不分居。觸及靈魂的“文化大革命”又使好吃的朱自冶成了牛鬼蛇神,與高小庭站在一起遭受批斗。此時的朱自冶只能畫餅充饑,在夢鄉與美食會晤了。
“文化大革命”后,朱自冶的命運又發生了奇特的變化。蘇州菜館面臨恢復傳統名菜的艱巨任務,但有技藝的廚師都已退休走散,人們便想起朱自冶,請他出來指導。從此,朱自冶又因好吃的名氣而身價百倍,被人奉若上賓,他編食譜,傳授口經,名聲越來越大。在那窗外樹影婆娑、水光躍廊,一陣陣桂花香氣的五十四號內,家庭筵席又擺開了,名流賓客趨之如鶩,孔碧霞使出渾身解數,擺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瞭亂、富有藝術性的豐盛宴席。美食家朱自冶躊躇滿志,準備在那即將成立的世界美食家協會任副主席,并想通過高小庭的關系到名菜館任技術指導。被邀出席宴會的高小庭不由感嘆地想道:“孔碧霞的確是做菜的能手,二級廚師的手藝,應該由她來當烹飪學會的主席或者副主席。世界上的事情是會做的往往不如會吹的,會燒的也不如會吃的。”
小說以幽默諷刺的筆調勾勒出資本家朱自冶從講究美食的寄生物變成一個大名鼎鼎的美食家的吃客生涯,圍繞朱自冶解放前后大起大落的奇特命運,從一個特殊的角度反映出我國經濟政策,政治政策的曲折變化,以及那種畸型的文化心態,小說以深邃的洞察力、獨特的審美觀念,使一個無價值的吃客成為一個映現社會文化水準高低的尺標。淋漓盡致地針砭了現實生活中沽名釣譽、故弄玄虛不重實際的世風。人物形象別開生面,富有典型性。
上一篇:《朱老忠》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
下一篇:《豬八戒》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